白玉楼为记,翩然去不辞。
六旬应念父,七岁忍抛儿。
黄卷生前事,青衫死后遗。
幽明从此隔,渺渺竟安之。

【注释】

哭郑蕙圃八首:即《哭郑蕙圃诗》八首,郑蕙圃名蕙圃,号梅庵,明末清初人。

白玉楼为记:指郑蕙圃生前在白玉楼上的住所。

翩然去不辞:形容他离去的样子轻快飘逸,好像没有感到有什么遗憾和留恋。

六旬:六十岁,古人六十岁称“期”。

七岁:郑蕙圃生于万历四十八年(1619年),时年七岁,故称“七岁”。

黄卷:书卷,喻学问文章。

青衫:官服,这里指丧服。死者穿白色丧服。

幽明:死后与生时的叫法。

渺渺:遥远貌,此指生死相隔。

安之:安然,泰然。

赏析:

全诗八句,每句一韵。前五句写诗人追忆郑蕙圃生前之事,后三句写诗人对郑蕙圃去世的悼念之情。诗人在郑蕙圃生前曾与其结伴游历,两人情谊很深,因此诗人对他的死感到非常悲痛。

开头一句,诗人就以“白玉楼”来表达对郑蕙圃的怀念。白玉楼是郑蕙圃在世时经常居住的地方,诗人在这里为他作画留影,记录下他生前的风采与气质,成为诗人心中永恒的记忆。诗人对郑蕙圃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他已从人间消失,只留下了一座白玉楼。

接下来诗人又回忆起他们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郑蕙圃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学识渊博,为人谦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郑蕙圃也一直以诗人自居,与诗人结缘深厚,共同探讨诗文之美。这种友谊使诗人深感珍惜,也使他对郑蕙圃的离去感到非常惋惜。

最后两句,诗人又表达了他对郑蕙圃离世的哀痛之情。郑蕙圃去世后,留给诗人的只有那些书籍和衣物。这些物品虽能代表他的一生,但终究无法弥补失去这位挚友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能通过默默的思念来感受他的存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郑蕙圃的才情、人品以及与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