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将难言勇,迂儒敢论文。
高堂垂白发,蹇足阻青云。
僮仆厌贫父,文章叹命迍。
授衣时节近,灯火又相亲。

下第

败将难言勇,迂儒敢论文。

高堂垂白发,蹇足阻青云。

僮仆厌贫父,文章叹命迍。

授衣时节近,灯火又相亲。

注释:

  1. 下第:失败的将领难以说出自己的勇敢,而迂腐的儒生却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2. 高堂:指父母在世时居住的地方。
  3. 蹇(jiǎn)足:比喻行动缓慢或遭遇困难。
  4. 僮(tóng)仆:仆人,这里指家中的奴仆。
  5. 贫父:家境贫寒的父亲。
  6. 命迍(zūn):命运坎坷,多有不顺。
  7. 授衣时节:给衣服穿的时候,指节日或特殊场合。
  8. 灯火:这里指的是夜晚的灯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失意和感慨的诗作。从字面上看,诗人似乎在描述自己仕途不顺,但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悲凉。

首句“下第”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失败的沮丧之情。接着的第二句“败将难言勇”,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在官场中的处境,既没有取得显赫的成就,也无法像其他成功者那样豪言壮语,只能以失败者的身份自居。这里的”败将”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失意的心境,也暗示了官场的竞争之烈。

接下来的三句“高堂垂白发,蹇足阻青云”则通过描绘父母的苍老和自己的困境,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失意与无奈。在这里,“高堂”指的是父母所在的家,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支持;而“蹇足”则形容了诗人行走艰难,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家庭与个人理想相悖、社会现实残酷压抑的画面,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两句“僮仆厌贫父,文章叹命迍”,则是对自身经历的总结与反思。诗人感叹自己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家中贫穷的父母需要供养。然而,尽管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阻止诗人追求学问的决心,但是命运的不公仍然让他感到无奈。这里的“叹命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无力感。

结尾两句“授衣时节近,灯火又相亲”则带有一种温馨和期待的感觉。虽然前文充满了失意和痛苦,但诗人此时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牵绊。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让整首诗的氛围有了一定的缓解,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个人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思考,既有对个人失意的哀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