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尹上饶邑,中心喜惧并。
有家惭肉食,无术慰苍生。
灵鹫插天碧,冰溪逼渭清。
循良期远到,不是爱沽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上饶”,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尹”,官名。古代地方长官的别称。《后汉书·循吏传序》:“故其于民也,推诚而不疑,悉心而不惧。”李贤注:“尹,官名,谓太守、县令之类。”“喜惧并”:高兴和恐惧同时出现。“惭”:惭愧。“肉食者”,指当权者。这里指那些身居高位而不知民间疾苦的人。“苍生”:百姓。“灵鹫”,梵语音译词,指佛寺。“天碧”,蓝天。“渭清”:渭河清澈。“循良”,循良之才。“沽名”,卖弄名声。“赏析”:首联写诗人被召到上饶任太守,心中喜悦与惶恐交织在一起。颔联说自己虽然有治理百姓的能力,却不敢去担当,因为担心不能胜任而愧对天下百姓。颈联写上饶的山水,以“冰溪逼渭清”写出了上饶水土的肥沃,以及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十分富足。尾联写自己不贪恋功名,只求做一个能为百姓做贡献的官员。

【答案】

(到上饶)来到这上饶郡,心中喜惧并作一团。

有家惭肉食,无术慰苍生。

(到任)到任之后忧国忧民难两全,

心乱如麻愁眉深锁泪满面,

(归途)回到故乡心情更凄迷,

只有那山间明月伴我行。

(赏析1)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路过上饶时所作。诗人在《送王郎》诗中写道:“平生所闻唯正直,今日还逢正直人。”可见他对于自己的评价也是公正的。然而,正直之人未必都能获得成功。这首诗正是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首联“来尹上饶邑,中心喜惧并”,表达了他初到任时的复杂心情。喜的是上饶郡是个好地方,但惧的是这个位置不好坐,自己能否胜任?“有家惭肉食,无术慰苍生”,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却不敢去担当,因为他害怕自己不能胜任,辜负了天下老百姓的期待。“灵鹫插天碧,冰溪逼渭清”,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上饶的山水之美和上饶人的生活之富足。“循良期远到,不是爱沽名”,意思是说只要能做到“循良”,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沽名钓誉只会带来烦恼。最后两句“冰溪逼渭清,不是爱沽名”更是直接抒发了这种思想。整首诗歌语言朴素,意境幽美,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我来上饶上任,心里高兴又害怕,

我有才能却不能为民造福,

我不敢担起治理百姓的重任,

怕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上饶的山川景色优美秀丽,

上饶人民的生活非常富裕,

只要能做到“循良”,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沽名钓誉只会带来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官场生活、表达作者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的作品。

开头两句“来尹上饶邑,中心喜惧并”,“来尹上饶邑”说明作者被召任官职;“中心喜惧并”,说明作者内心矛盾复杂。既高兴自己能够担任上饶的地方官,同时也害怕难以胜任,因为“有家惭肉食”。这句诗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远。它不仅表明作者初到任时的矛盾心理,而且还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官场风气。“有家惭肉食”一句中的“家”指家国天下,“肉食”则是指高官厚禄的显贵们。“有家惭肉食”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但却不敢去做,因为担心不能胜任而愧对天下百姓。“无术慰苍生”,“苍生”即百姓。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但是却不敢去担当,因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而辜负了百姓的期望。“中心喜惧并”四句,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无奈之情。“喜”是因为自己终于能够担任一个职位,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惧”则是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恐怕无法胜任,因此心中充满了忧虑;“惭”则是指自己的无能而不敢担当;“苦”则是指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这几句诗通过描绘自己的心情变化,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官场时的种种矛盾和挣扎。

诗笔宕开,转而写到自己到任后的所见所感。“灵鹫插天碧,冰溪逼渭清”,这两句诗采用了生动的形象来描绘上饶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生活环境。其中,“灵鹫”指的是佛教中的神山,代表着神圣和庄严;“冰溪”则是指清澈见底的小溪,代表着纯净和美好。“逼渭清”中的“逼”字则形象地描绘出冰溪水流湍急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因为在官场中,人们往往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劳碌,失去了自由和幸福。相比之下,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更能让人感到宁静和安详。所以,作者宁愿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最后两句“循良期远到,不是爱沽名”,“循良期远到”中的“循良”指的是遵循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方式;“远到”则表示这种行为方式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才能达到效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做到“循良”,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沽名钓誉只会带来烦恼。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炫耀和虚荣,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质。只有真正遵循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那些沽名钓誉的人则会被世人唾弃和唾弃。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初到任时的复杂心情和面对官场生活的种种矛盾和挣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反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