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诗兼酒,何须靖节家。
我情殊未已,山路亦非赊。
何处风攲帽,禅房菊未花。
衣冠今日会,留与后人夸。

弘治五年九月八日司空戴先生召诸公为白去寺之游归途间张靖州有九日遣怀之作遂次其韵十四首

【注释】

  1. 司空:官名,古代掌管军事和礼仪。
  2. 白去寺: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
  3. 九日遣怀之作:即在九日这一天写下的怀念过去的作品。
  4. 我情殊未已:我的情怀还没有结束。
  5. 山路亦非赊(shā):山路并不遥远。
  6. 何处风攲帽: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吹走帽子上的尘土。
  7. 禅房菊未花:禅房中没有开花的菊花。
  8. 衣冠今日会:今天大家身着官服聚集在这里。
  9. 留与后人夸:留给后人去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弘治五年九月八日,也就是白去寺游玩归来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游览白去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九日诗兼酒,何须靖节家”意思是说,我已经在九日这天写下了许多关于饮酒的诗歌,为什么还要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呢?这里的“何须靖节家”指的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隐士,以他的诗作和隐居的生活而闻名。
    颔联“我情殊未已,山路亦非赊”意思是说我的情怀并没有结束,山路也并不遥远。这里的“赊”是远的意思。
    颈联“何处风攲帽,禅房菊未花”意思是说,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吹散帽子上的尘土,禅房中的菊花还没有开放。这里的“欹(qī)”是倾斜的意思。
    尾联“衣冠今日会,留与后人夸”意思是说,我今天穿着官服和大家一起来到这里,将来一定会成为被后人称赞的对象。这里的“衣冠”指的是官员的服饰。
    整首诗通过对九日出游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