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起中夜,寒暄变一时。
不愁阻行路,或恐是催诗。
袖手萦知泪,悬灯坐若痴。
再三思乐土,何日是归期。

【注】

风雨:风雨交加的夜晚。

不愁阻行路:不怕路上有障碍。

袖手:袖手旁观,袖手不言,指闲着无事。

萦:缠绕。

悬灯:悬挂灯火。坐若痴:坐在灯下如痴如呆。

再三思乐土:一再思念理想中的乐园或天堂。

何日是归期:何时能回到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风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诗句释义:

  • 风雨起中夜,寒暄变一时。
    “风雨起,中夜” 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发生在深夜时分,”寒暄变一时” 意味着寒冷和温暖的气氛突然转变。
  • 不愁阻行路,或恐是催诗。
    “不愁阻行路” 表示尽管风雨阻碍了道路,但并不担心,”或恐是催诗” 暗示可能是某种自然现象在催促他写作。
  • 袖手萦知泪,悬灯坐若痴。
    “袖手” 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无所事事、袖手旁观的意思。”萦知泪” 表明诗人因某种情感而流泪。”悬灯坐若痴” 描述了诗人坐在一旁,如同痴呆的样子,可能是由于内心的沉思或忧虑。
  • 再三思乐土,何日是归期。
    “再三思乐土” 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何日是归期” 则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回家时间的询问。

译文:
风雨交加的深夜,寒暄之间环境突变。
不畏阻路,或许只是自然在催促我的诗篇。
袖手旁观,心中似有泪滴;灯下沉思,神情若失常态。
反复思量那理想的乐土,究竟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赏析:
李商隐的《风雨》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风雨交加的夜晚,巧妙地引出诗人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既有现实的困境,也有心灵的慰藉。诗人通过风雨、寒暄等自然现象的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所感受到的心灵的触动和思索。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风雨之夜,诗人的内心世界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从最初的无畏到最后的沉思,诗歌展现了诗人从外在世界到内心世界的过渡。通过雨夜这一特定的情境,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使得这首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和审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