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楼台夜语稀,尽拼羸马月中归。
行踪不怕金吾问,吟社多贻汉署讥。
风露西堂先入梦,萍蓬沧海暂相依。
贫家供具惭粗粝,何处歌筵酒湿衣。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成化庚子岁长至后八日余偕冯秋官佩之过同寅邵文敬第夜坐联句八首俱借韵走笔
灯下楼台夜语稀,尽拼羸马月中归。
行踪不怕金吾问,吟社多贻汉署讥。
风露西堂先入梦,萍蓬沧海暂相依。
贫家供具惭粗粝,何处歌筵酒湿衣。
注释与赏析如下:
注释:
- 成化庚子岁长至后八日 - 这是诗的序言,指的是成化年间(1465-1487年)长至节后的第八天。
- 余偕冯秋官佩之过 - “余”指作者自己,“冯秋官”是冯佩之,这里的官职应为“县令”,而“佩之”可能是一个昵称或朋友称呼。
- 过同寅邵文敬第夜坐联句八首 - “过同寅”表示作者与另一位官员(可能是同一级别的官员,即同知或同平之职)一起经过某地。“邵文敬第”是邵文敬的府邸或住所。“夜坐联句八首”表明他们在夜晚聚集在一起进行诗歌创作。
- 俱借韵走笔 - 这意味着他们使用相同的韵脚来进行诗歌创作。
- 灯下楼台夜语稀 - 描述了深夜时楼台上的寂静和稀疏的对话声。
- 尽拼羸马月中归 - “羸马”形容疲惫不堪的马,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在月光下回家。
- 行踪不怕金吾问 - “金吾”是指皇宫的警卫,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不怕被守卫盘查。
- 吟社多贻汉署讥 - “吟社”是指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的场所,“汉署”可能是指古代的政府机构,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因为参与吟诗而被政府机构嘲笑。
- 风露西堂先入梦 - 描述了诗人在西堂中感受到风吹露水带来的凉意,然后进入了梦境。
- 萍蓬沧海暂相依 - “萍蓬”可能是指漂浮的荷叶和莲蓬,用来比喻诗人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找到暂时的依靠。
- 贫家供具惭粗粝 - 描述了在贫穷的家中,提供的饭菜简单粗糙,表达了一种愧疚之情。
- 何处歌筵酒湿衣 - 这句反映了诗人在宴会上饮酒过量,衣服都被酒浸湿的情况,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与感慨。从“风露西堂先入梦”可以看出,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诗意和生活的美好。然而,“贫家供具惭粗粝”又揭示了生活中的困苦和不易。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珍惜,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辛酸,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