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驱驰鬓欲斑,尊前相对且开颜。
清吟□□孤山兴,真趣应追靖节闲。
过雁不传闽地信,湿云随度越中山。
满怀愁绪不成赋,可是诗囊得句悭。
【注释】:
- 甲辰:指公元1244年。
- 仲冬十日:即农历十二月十号,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
- 会同(héng běi):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 周世祥:人名。
- 尊前:指酒杯之前。
- □□(lán lán):形容清高、孤僻的样子。
- 靖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别号。
- 闽地:福建省。
- 湿云:雨雾迷蒙的云气,也用来比喻忧愁。
- 诗囊得句悭:意思是说,诗人得到佳句的机会很少。
【译文】:
二十年来奔波不息,白发已经斑斑,如今与世祥共饮于酒,心情愉悦;
在孤山独酌,吟咏出清新脱俗的诗句,真意应追随着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
过雁不传闽地消息,雨云随度越中山,满怀愁绪,难以成赋,只是诗囊里得到的好句子太少了。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与周世祥共同创作的,表达了两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全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诗的第一句“廿载驱驰鬓欲斑”描绘了作者二十年来的奔波劳累,头发都已经变白了。这里的“鬓欲斑”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
第二句“尊前相对且开颜”,则表达了作者与世祥在酒面前的愉快心情。这里的“尊前”暗示了宴会的场景,而“且开颜”则传达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第三句“清吟□□孤山兴”,则是对上两句的进一步展开。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清吟”也暗示了作者在饮酒时的一种高雅的心境。
第四句“真趣应追靖节闲”,则是对全文主题的深化。这里的“真趣”指的是真正的兴趣和乐趣,而“靖节”则是陶渊明的别称,他以归隐田园为乐,不被世俗所累,这种精神也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
最后一句“过雁不传闽地信,湿云随度越中山”,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过雁”和“湿云”都象征着旅途中的困难和挫折,而“闽地信”和“越中山”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整个诗句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像过雁一样勇敢地飞翔,像过湿云一样坚定地前行。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