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怜德耀配梁鸿,闻道闺门更肃雍。
教子诗书成伟器,蔫蘋宗庙想遗容。
班衣谩渍当时泪,手线犹存旧日缝。
凤诰重颁天宠在,龙光偏照陇山松。
【注释】
梁天人哀挽代董宪副作:这是一首哀悼的诗,作者通过写景抒发自己的哀愁和悲悯。
独怜德耀配梁鸿,闻道闺门更肃雍:只有怜惜他的德行能够与梁鸿匹配,听说他家的闺门变得更加和睦。
教子诗书成伟器,蔫蘋宗庙想遗容:教育儿子学习诗书成为伟大的人才,在宗庙中思念先人的遗容。
班衣谩渍当时泪,手线犹存旧日缝:斑衣(一种古代丧服)上的泪水漫湿了当年的泪水,手中的针线还留着过去的缝纫技艺。
凤诰重颁天宠在,龙光偏照陇山松:凤凰颁布的诏书再次表彰他的美德,龙光照耀着陇山的松树。
【赏析】
这首悼亡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对一位名儒之女的怀念之作。全诗通过对这位儒女生前德行、学识及死后哀思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切的怀念之情。
首联“独怜德耀配梁鸿,闻道闺门更肃雍”,诗人赞叹其品德高尚,德行与梁鸿相当,并感叹她家门的和睦与肃穆。这里的“独怜”表明了诗人对她的特别同情,而“德耀配梁鸿”则暗示了她的品德足以比拟古人。
颔联“教子诗书成伟器,蔫蘋宗庙想遗容”,描绘了她教子的严谨态度及其对先人敬仰之情。这里的“教子诗书成伟器”不仅指她在学术上的成就,也暗含了她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蔫蘋宗庙想遗容”则表现了她在祭祀祖先时的虔诚与敬意。
颈联“班衣谩渍当时泪,手线犹存旧日缝”,通过“斑衣”这一形象,展现了她在守孝期间的哀痛之情。而“手线犹存旧日缝”则揭示了她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缝纫技艺,这既是对她过去生活方式的回忆,也寄托了对亡者的缅怀之情。
尾联“凤诰重颁天宠在,龙光偏照陇山松”,表达了对亡者生前得到皇帝赏识的赞赏,同时也祝愿她在天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如同山中的青松一样受到庇护。这里的“凤诰”指的是皇帝颁发的褒奖诏令,而“龙光”则象征着皇帝的恩宠和荣耀。
整首诗通过对亡者的生前德行、学识、守孝期间的表现以及死后的哀思和祝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她的深深怀念和敬意。同时,诗中的意象如“班衣”、“手线”、“凤诰”、“龙光”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诗歌更加富有深度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