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鬓如霜力未衰,又持黄纸到荒陲。
马前落日穿林麓,暑后悲风断柳丝。
敢谓甲兵期小范,欲将农圃学樊迟。
十年未献安边策,今日徒悬补衮思。
两鬓如霜力未衰,又持黄纸到荒陲。
马前落日穿林麓,暑后悲风断柳丝。
敢谓甲兵期小范,欲将农圃学樊迟。
十年未献安边策,今日徒悬补衮思。
诗句逐句释义:
两鬓如霜力未衰:「鬓」指的是两侧的鬓角,常被视为年老的象征,此处用以形容诗人两鬓斑白,但精神依然旺盛。“如霜”形容头发的白色如同秋天的霜一般,给人以衰老之感。“力未衰”则表达了尽管年事已高,但体力和意志并未减退。整句诗通过对比年华与精力,展现了诗人虽年高仍充满活力的形象。
又持黄纸到荒陲:「荒陲」指边远之地或荒凉的地区。「黄纸」通常指官方文书,这里比喻重要的使命或公文。诗人手持这些文件,表明他负有重任,即将前往一个边远地区。这反映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面对偏远和困难的任务也毫不退缩。
马前落日穿林麓:「马前」描绘了一幅马上行进的场景,强调速度和行动的紧迫。「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任务的繁重。「穿林麓」形容夕阳的光芒穿透森林和山坡,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同时也隐喻了旅途的艰难和景色的壮丽。
暑后悲风断柳丝:「暑后」意味着夏日之后,天气转凉,可能预示着一种转变或结束。「悲风断柳丝」用来形容秋风的萧瑟和柳枝被风吹断的景象,暗喻着环境的凄凉和岁月的无情。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的感慨,也可能隐喻诗人在人生或事业上的某种失落或结束。
敢谓甲兵期小范:「甲兵」在这里指的是战争或军事行动。“敢谓”表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小范」可能是某个特定的人物或概念,这里可能指代一个以勇敢闻名的将领。整句诗可能在表达诗人对某位英勇将领的评价,或是对战争的态度和期望。
欲将农圃学樊迟:「农圃」是指农田和园艺,“樊迟”是古代的一位农业家,以种植技术著称。这句诗可能在表达诗人想要学习并仿效樊迟的智慧,通过务农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十年未献安边策:「十年」指的是十年的时间。“未献安边策”意味着在这十年间,诗人没有提出解决国难的策略或措施。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其政治抱负未能得到实现的遗憾。
今日徒悬补衮思:「补衮」是古代帝王为修补破旧的衣领而进行的一种仪式,比喻纠正失误,恢复秩序。“补衮思”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混乱局面的担忧及渴望纠正的愿望。
赏析:
《次童都堂韵又一首》是明代诗人江源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对个人才能未能得到发挥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意境。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又有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哀叹,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品格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