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松州别一天,乱山迢递尽狼烟。
雪栏岭峻秋飞雹,风洞关寒夏着绵。
万里江湖徒恋阙,十年心事费筹边。
凭谁寄语生降虏,今日皇威遍八埏。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年(755年)秋天,由松潘经松州返回成都时所写。当时安史叛军已占领长安,唐肃宗逃往四川,杜甫也从长安被俘到成都。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路入松州别一天,乱山迢递尽狼烟。
- “路入松州”指的是诗人进入松潘(今四川省松潘县),这是一次离别的日子。”一天”暗示了时间短暂,但分离却很长久。”乱山迢递尽狼烟”描绘了沿途山脉起伏,远处传来的烽火狼烟,传达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
- 雪栏岭峻秋飞雹,风洞关寒夏着绵。
- “雪栏岭峻”形容山峰险峻,白雪皑皑,”秋飞雹”则描绘了秋季降霜时的景象。”风洞关寒”指的是风穿过山洞带来的寒冷感受。”夏着绵”则描述了夏日里凉风刺骨的感受。
- 万里江湖徒恋阙,十年心事费筹边。
- “万里江湖”指的是辽阔的江河湖海,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徒恋阙”意味着诗人只能远远地眺望着都城长安,而无法靠近。”十年心事费筹边”则表达了诗人多年来为国家操心筹谋边疆战事的辛劳。
- 凭谁寄语生降虏,今日皇威遍八埏。
- “凭谁寄语生降虏”意味着诗人希望有谁能将这番心意告诉那些被俘虏的敌人。”生降虏”指的是那些被俘的敌方士兵。”今日皇威遍八埏”表示现在的皇威已经遍及天下各个角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乱山迢递尽狼烟”、“雪栏岭峻秋飞雹”、“风洞关寒夏着绵”等,将自然景色与战争的残酷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