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玉屏山下过,万松交翠鸟争呼。
石桥水洞今犹在,借问主人还有无。

【注释】

玉屏山:在蔚州西北,为太行山余脉。李纨:唐代李绅的号。

翠:指苍翠的松树。争呼:争相鸣叫。

石桥水洞:今尚有。借问:询问。还有:犹存。

【译文】

玉屏山在蔚州西北六十里,李李氏自号玉屏山主。

骑着马走过玉屏山下,万松交错,鸟儿争相啼鸣。

石桥上的水洞口尚存,不知主人是否仍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大历三年(768)秋从泾州赴奉先县(今陕西宝鸡)途中所作。当时,作者任监察御史,与友人同去奉先,路过玉屏山,即景赋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山景,次两句叙游踪,末二句发感慨。诗虽短小,却有声有画,意境清幽,耐人寻味。

玉屏山在蔚州西北六十里,这里以“蔚州”代指玉屏山所在地。金李纨甫自号玉屏山主。金李纨,即李绅,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公垂,又字 绅,长安(今西安)人。他的《新题乐府》和《乐府新题》,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李纨为人耿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因而多次被贬谪外放,所以自称“玉屏山主”,表明自己要像山一样高峻独立,不为尘俗所染。他这种坚贞不屈的性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正是本诗所赞美的。

“骑马玉屏山下过,万松交翠鸟争呼。”这是第一句。骑在马上沿着玉屏山西边下过山来。这一句写出了玉屏山的秀丽景色。山势险峻,树木葱绿,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十分壮观。“万松交翠”,是说茂密的松树林中,松树的枝叶互相重叠,呈现出一片青翠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鸟争呼”三字则生动地描写出鸟儿在枝头鸣叫的情景。鸟儿们争相鸣叫,仿佛在向人们报告它们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山色之美,也表现出了山间生机勃勃的景象。“万松交翠”中的“交”字,既表现了松枝相互重叠的形态,又暗示了松树的生长状态;“争呼”二字,则生动地表现了鸟儿们欢快的心情。这一句虽然只有短短四句话,但却把玉屏山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石桥水洞今犹在,借问主人还有无?”这是第二句。沿着山路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座古老的石桥前。这座石桥已经历经沧桑岁月的磨砺,但仍然巍峨屹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桥下的水洞依然存在,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这时,诗人想起了当年曾在这里遇见一位姓石的老汉,便上前询问:“老汉,你还在吗?”这位姓石的老汉如今还健在吗?”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感叹。

这首诗通过诗人游览玉屏山的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旧友的怀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酸楚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