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股伤残母命存,神功亦为感慈恩。
悬知今日丰山里,不愧当年孝隐村。
清誉只应敦薄俗,上书谁与乞旌门。
由来此道无他报,会见传芳到子孙。

徐览,字子明,丰山人。年十三,母病疽,疡医割股疗之,不效,乃以儿身代疗。及愈,疮结如故,遂死。后有道士来者,谓徐曰:“我闻孝子神异,能致雨泽,吾将试之以卜。”徐曰:“愿得一言而报。”道士指天云:“此可乎?”徐仰祝曰:“诺!”即有大雨注地;久之,天霁虹见,风起雷鸣。徐视其足,血犹湿也。后徐子名观,登进士第,为丰州牧,有治绩,卒于官。

注释:

  • 丰山孝子徐览割股救母因赠:丰山孝子,是丰山地区的一位名叫徐览的人。他因为救母亲的病而死,被后人称为“丰山孝子”。
  • 儿股伤残母命存:儿子的腿受伤导致母亲的生命得以保存。
  • 神功亦为感慈恩:他的神功(指他割大腿治疗母亲的病情)也被人们所感激和怀念。
  • 悬知今日丰山里,不愧当年孝隐村:可以预料到今天丰山这个地方的人们,不会辜负当年他在孝隐村所做的孝行。
  • 清誉只应敦薄俗:他高尚的名声只会激励那些浅薄的人。
  • 上书谁与乞旌门:没有人能够向他请求旌表门闾。
  • 由来此道无他报,会见传芳到子孙:从古至今,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但最终这种美德将会流传下去,直到子孙辈。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丰山孝子徐览的故事。徐览为了救治母亲的病而割了自己的大腿,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精神却感动了天地,使他在死后仍然得到了人们的尊敬。诗中提到了徐览的名字、他的行为以及人们对他的评价和期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孝道的重视,以及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徐览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