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谁家女,人云难再得。
讵知乃祸水,汉火因之灭。
尤物虽可怜,往往倾人国。
于戏古哲王,所贵惟有德。
我心亦如水,女蛊安能惑。
【译文】
燕子飞来飞去谁家的女子,人们说难得再遇到。
哪里知道她是祸水,汉朝的灭亡就是她造成的。
美好的女子虽然值得怜惜,往往也能颠覆别人的国家。
古时候的贤哲君王,看重的是只有品德。
我的心境就像流水一般清澈,邪恶的东西哪能迷惑我呢?
【注释】
燕:燕子。
燕燕:本指燕子,这里借指女子。
人云难再得:人们说很难再遇到。
讵(jù)知:岂不知道。
乃(nǎi)祸水:即“乃为祸水”。乃,于是;祸水,比喻引起祸害的人或事。这里用“乃”字表示强调。
汉火:汉,指汉朝;火,喻烽火、战争等。这里指汉王朝。
尤物:指特别美好或特别艳丽的女子。
倾(qīng)人国:颠覆别人的国家。
于戏:感叹词,犹曰:啊!
古哲王:古代圣明的君王。
所贵惟有德:最珍贵的是品德。
我心亦如水:我的心像水一样清澈。
女蛊:指巫婆。
安能惑:怎么能够迷惑你呢?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中以燕子比美人,借燕子的双飞与失散,来喻指女子的离散和离间别人夫妻关系的行为。诗人以“燕燕何许人?”起头,点明了燕子,又以“人云难再得”表明了燕子已不再多见。而“人云难再得”一句也暗示了“燕燕”之难得。诗人接着以“讵知乃祸水,汉火因之灭”两句进一步揭露了“燕燕”的危害。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祸水”比喻成能引起战乱的灾星,并进一步指出“汉火”之所以被“燎原”,是由于有“燕燕”这样的“祸水”在作祟。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立场:“尤物虽可怜,往往倾人国。于戏古哲王,所贵惟有德。”诗人认为美丽的东西虽然可爱,但常常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和倾覆别人的国家。因此,他劝慰那些受到“尤物”诱惑的人:古时圣明的君王最珍视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即要重视品德,而不是追求外貌的美丽;要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沉溺于外表的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