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恃天然貌,黄金未足悭。丹青最是无情物,断送佳人出玉关。
中官押出归无路,泪湿琵琶面如土。马蹄西去入毡城,惟听黄河流水声。
惆怅茫茫胡地月,清光不似汉宫明。翻恨将军万户封,却将宫女远和戎。
堂堂可笑刘天子,世与匈奴作舅翁。

【注释】

大雅:指《诗经》中的《大雅》。

自恃天然貌:自以为天生丽质。

黄金未足悭:形容自己容貌艳丽,不嫌黄金不足。

最是无情物:形容无情的画笔。

断送佳人出玉关:形容画中人被描绘得美丽动人,却最终被遣送出玉门关,即边关。

无路:没有办法。

泪湿琵琶面如土:指女子因离别悲伤而泪流满面,泪水打湿了脸庞,仿佛泥土一般。

马蹄西去入毡城:形容士兵骑着战马向西而去,进入了毡城(即沙漠地区)。

惟听黄河流水声:只听到黄河滔滔水声。

惆怅茫茫胡地月:在茫茫的胡地月光下感到惆怅。

清光不似汉宫明:比喻月光虽然明亮,但不如汉宫的月亮明亮。

翻恨将军万户封,却将宫女远和戎:怨恨将领们封侯赏官,却把宫女送到边疆去。

堂堂可笑刘天子,世与匈奴作舅翁:嘲笑汉朝皇帝无能,竟然让匈奴当女婿。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大雅·卷阿》篇中的“我仪图之,维予二国”一句来讽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导致国家衰败的史实。

首句“自恃天然貌”,是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钟爱,也暗示杨贵妃美貌惊人,足以令唐玄宗倾慕不已。次句“黄金未足悭”,是说唐玄宗不惜花费大量的黄金来宠爱杨贵妃。第三句“丹青最是无情物”,则以丹青喻美人,指出美人之美,在于她的容颜娇美,而非金银珠宝等物质财富所能比拟。第四句“断送佳人出玉关”,是说因为唐玄宗的纵容,使得杨贵妃得以出入宫廷,远离家乡,最终被送往玉门关外。这几句诗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以及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接下来五句,诗人进一步揭露了唐玄宗的昏庸无能。第六句“中官押出归无路”,是说杨贵妃被宦官强行带走后,无处可归,只能任凭宦官驱使。第七句“泪湿琵琶面如土”,则是说杨贵妃被带到边塞后,终日哭泣,泪水打湿了脸颊,仿佛变成了泥土。第八句“马蹄西去入毡城”,是说士兵们骑马向西而去,进入荒凉的沙漠地带。最后两句“惟听黄河流水声”,是说在这片荒漠之地,只剩下黄河的流水声在回荡。整首诗通过对杨贵妃被贬谪至边关后的遭遇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的不满和批评之情。

最后两句“惆怅茫茫胡地月,清光不似汉宫明”,则是对整个唐朝历史的一种反思。诗人认为,即使像汉文帝那样贤明的君主,也无法避免被匈奴所侵扰的命运;即使是像汉武帝那样的英雄人物,也只能在匈奴的威胁下无奈投降。因此,诗人感叹道:“翻恨将军万户封,却将宫女远和戎。”意思是说,那些身居高位的将领们,虽然被封为侯爵,却将无辜的宫女送到边塞和匈奴作战,这种行径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整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导致国家衰败的深深忧虑和谴责。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杨贵妃被贬谪至边关后的遭遇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唐玄宗的不满和批评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堪称咏史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