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挟三千牍,不共侏儒囊。
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
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张左虞燕京惠诗却寄》是明代诗人朱邦宪的一首佳作,其内容丰富而深刻,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久挟三千牍
  • 注释:长期携带着三千册书卷(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
  •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知识的追求,以及他长时间沉浸在书籍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1. 不共侏儒囊
  • 注释:不愿与平庸之人为伍,不将学问与世俗之物相提并论。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学识的尊重和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格。
  1. 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 注释: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用的事情上(箭头书,泛指文字或言论),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作者对于政治现实的深刻洞察,他认为空洞无物的言辞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进步,反而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
  1. 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 注释:年老叹息,白发人送走了青春(蓬蒿,草名),泪水沾湿了衣裳。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事的悲观态度。
  1. 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
  • 注释:有远大志向的男子(丈夫),应立志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 赏析:这句诗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1. 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 注释:不知道现在的皇帝是否还像汉武帝那样询问冯唐的意见。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革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权者的质疑和担忧。

《张左虞燕京惠诗却寄》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哲理的文章。它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激发我们对生活和未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