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本化生,变化剧仓𢔙。
其父名乌足,其子干余骨。
古有南华仙,偏爱谈此物。
终然归一梦,物我两飘忽。
近日雒□氓,流言自南国。
妖徒兢传播,奸类争出没。
海阳贤令君,此时诛怪惑。
快挥判花笔,勇作击蛇笏。
寓公权德舆,人杰不世出。
法路启端倪,诗史书始卒。
坐令穷山民,脱然超鬼窟。
锦鲸始卷还,词源方汨汨。
【注释】
蝴蝶:指蝉,蝉蜕羽化。
剧:剧烈。
其父名乌足:指蝉蜕羽化的前身是蝉。
干余骨:比喻蝉蜕羽化后变成的蝉壳。这里形容蝉蜕羽化的过程非常艰难。
南华仙:指庄子。《庄子·逍遥游》中说:“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终然归一梦:最终回到自己的本原状态。
物我两飘忽:物与我都在飘忽不定之中。这里的“物”和“我”分别指蝉的本原和自己的状态。
雒□氓:古地名,这里指的是洛邑(今河南洛阳)。
妖徒兢传播:形容妖邪之民在四处传播流言蜚语。
海阳贤令君:海阳县的贤明县令。
寓公权德舆:寄居在官舍的人,权德舆曾任刑部侍郎、吏部郎中等职,所以此处称他为“寓公”。
人杰不世出:指杰出的人才很少出现。
法路启端倪:法律的路径开始显现端倪。
诗史书始卒:诗书史籍从此处开始终结。
坐令穷山民,脱然超鬼窟:使穷山中的百姓得以解脱,摆脱了鬼魅的困扰。
坐令:使得,让。
锦鲸始卷还:像锦鱼一样开始卷曲回来。
词源方汩汩:诗歌的语言源泉才刚刚开始涌动。
汩汩:水声,这里比喻诗歌语言的流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咏叹蝴蝶的蜕变过程,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全诗共七句,每句都是四字一句,押韵平仄协调,读来朗朗上口。
首二句写蝉蜕变的过程,“蝴蝶”与“蝉”相对照,突出了“化生”这一主题。
三、四句描写蝉蜕变前的艰难过程。“其父”指蝉的前身——蝉蜕羽化的前身是蝉。“其子”则是指蝉蜕羽化后变成的蝉壳。这里用“干余骨”来形容蝉蜕羽化的过程非常艰难。
五、六两句继续写蝉蜕变的过程,“古有南华仙”,指庄子。“偏爱谈此物”则表明诗人认为庄子是懂得蝉蜕羽化的人。
接下来两句写庄子对于蝉蜕羽化的认识,“终然归一梦”意味着蝉蜕羽化的过程终究会结束,而“物我两飘忽”则表达了在这个过程中,物与人都在飘忽不定之中。
接下来的六句写诗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近日雒□氓”,指最近发生在洛邑的事情,即流言蜚语的传播。“妖徒兢传播”,则说明这些流言蜚语被妖邪之民传播得更加广泛。“奸类争出没”,则是指那些奸邪之徒趁机出没,危害社会。最后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态度,“海阳贤令君”则是说海阳县的贤明县令正在惩治这些妖邪之民。“诛怪惑”则表明县令正致力于铲除流言蜚语的祸害。
结尾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态度。“快挥判花笔”是指县令正挥舞着手中的花笔果断地处理事情。“勇作击蛇笏”则是说县令正勇敢地拿起笏板打击那些恶势力。“寓公权德舆”则是指诗人自己也是借寓公的身份参与政事,并且有着卓越的才能。“人杰不世出”则表明这样的才能是非常难得的。最后两句写县令处理事务的方式,“法路启端倪”是指法律的道路已经逐渐明朗起来。“诗史书始卒”则是说诗书史籍从此时开始终结。
整首诗以咏物起兴,然后转入议论,最后又回到咏物上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全诗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议论;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又展现了诗人的卓越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