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世渐离淳古,九嶷望断重瞳。
寄语轩中高士,为谁弹作南风。
【释义】
浇薄的世风逐渐离弃淳朴古道,九嶷山高耸入云,重瞳王望断南天。寄语轩中高士,为谁弹作南风,来拯救时局?
【赏析】
“浇世渐离淳古”,首联起句,以反诘语气点出题旨,指出社会已日趋浇薄而背离了淳厚的古道。“淳古”即淳朴古道,指上古圣帝尧、舜之遗风。“九嶷望断重瞳”,颔联承接上句,进一步写景抒情。“九嶷”是传说中的神山名,这里代指南岳衡山,因《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葬于九疑而得名;“重瞳”即重瞳子。相传古代帝王有双瞳者称重瞳子,这里借指舜王。作者以九嶷山遥对,暗寓着希望寄托在像舜王这样贤君圣主的身上。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抱负。
颈联“寄语轩中高士,为谁弹作南风”,紧承上文,提出“寄语”。诗人把目光投向远方,向轩中的高人发出呼唤。“南风”一词,出自《论语·雍也》:“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传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在这里用“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来说明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无需多言。诗人借用此典,意谓当今社会已日益浇薄而背离了淳厚的古道,所以,应该像古人那样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求人为。这两句诗,既是对现实的批判,又是对理想的追求。
尾联“为谁弹作南风”一问,将前面三句的议论推向高潮。诗人以“南风”自喻,表示自己要像南风一样,吹拂大地,唤醒人们的心灵,使天下归仁,回归淳朴的古道。这一句诗既是对前面三句诗意的升华总结,也是对全诗主旨的概括。
整首诗以“寄语”开篇,由远及近,层层深入;以“南风”收尾,余音袅袅。中间两联分别从“寄语”与“南风”两个角度展开议论,前后呼应,相得益彰。语言凝炼而又不失含蓄蕴藉之美,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