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壁藤萝锁石门,此中又是一乾坤。
扶筇俯拾天边月,举手闲招海上云。
小院松寒僧自老,野田稻晚鹿成群。
仙源此去争多少,碧水桃花更有村。
【注释】
壶山:在江西南昌市东北,为庐山之一峰。灵云寺:在山上,唐天宝元年(742)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重建。
翠壁:绿壁;藤萝:缠绕在石壁上的青藤和蔓条。锁石门:指山势险峻,如石门紧闭。一乾坤:一宇宙、一世界。
筇(qióng):手扶的竹制拐杖。月:指月亮。
仙源:仙人居住的地方。争多少:有多少。
碧水:清澈的水流。桃花:指桃花源,传说中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咏山水胜景的名作,作者以游目骋怀的笔墨,描画了登临壶山灵云寺所见之景。全诗意境清幽,风格自然,有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扑面而来。
首联“翠壁藤萝锁石门,此中又是一乾坤。”开篇点明壶山灵云寺所处的自然环境,山壁郁翠,石洞幽深,藤萝缠绕,构成一幅天然图画,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仿佛是神仙居住的仙境。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置身其中,宛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的天地,与世俗隔绝,心境宁静而愉悦。
颔联“扶筇俯拾天边月,举手闲招海上云。”进一步描绘了壶山灵云寺周围的自然风光。诗人手扶拐杖,低头拾起挂在天边的明月;抬头仰望,伸手召唤着飘浮在海平面上的云雾。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境界。
颈联“小院松寒僧自老,野田稻晚鹿成群。”继续描写壶山灵云寺周围的景色。小院中松柏苍劲挺拔,散发出阵阵清香,岁月已使僧人渐显苍老;田野里的稻谷在夕阳下泛着金黄的光芒,一群鹿儿在田间觅食嬉戏。这些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尾联“仙源此去争多少,碧水桃花更有村。”则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与升华。诗人感慨于壶山灵云寺周围如此迷人的景色,不禁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的碧水桃花与世外桃源相比,更是显得别具一格,令人向往不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将壶山灵云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游目骋怀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