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金风吹鬓丝,更阑霜冷益凄其。
孤鸿夜逐关河度,倦客愁随鼓角悲。
欹枕听鸡偏寂寞,披衣鸣剑独委蛇。
开帘曙色临青嶂,立马云端自咏诗。
【注释】
萧瑟:凄凉。金风:秋风。益凄其:更加凄凉。
欹枕:侧身而卧。偏:独。寂寞:孤独。披衣:撩起衣服。鸣剑:击剑。委蛇:曲折、徘徊貌。
青嶂:青色的山。云:云雾。
【赏析】
《游西樵夜宿沛然堂次壁间韵》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西樵夜宿沛然堂时的心情和所见所闻。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首句“萧瑟金风吹鬓丝”,描绘了秋风劲吹的情景,金风象征着秋天的凉爽和干燥,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接着“更阑霜冷益凄其”,描述了深夜时分,天气变得更加寒冷,霜气更加明显,这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孤独感。
第三句“孤鸿夜逐关河度”,描绘了一只孤雁在夜晚飞行的场景,关河代表边境,这里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边塞之地,与故乡相隔遥远,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第四句“倦客愁随鼓角悲”,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感到疲惫,心情也变得悲伤起来。鼓角声在这里象征着战争的紧张气氛,进一步增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第五句“欹枕听鸡偏寂寞,披衣鸣剑独委蛇。”描绘了诗人听到鸡叫时独自躺在床上的孤独场景,以及起床后手持鸣剑的孤独状态。这里的“欹枕”意味着诗人斜倚在床上,“披衣”则表示他起床后的动作,“鸣剑”则暗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和忧虑。
最后一句“开帘曙色临青嶂,立马云端自咏诗”,表现了诗人清晨起床,看到窗外的景色时的心情。青嶂代表着青山,云端则意味着天空中的景象。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超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夜宿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典故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