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罍清兴与谁分,月下冠裳气薄云。
秋景夜销银烛烬,露华凉皱葛衣纹。
文衡自省精研定,酒圣人推剧饮醺。
今日车书归一统,通州河下即江濆。

【注释】

①壬子: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秋闱(wěi kūn):科举考试。次受卷官:指主考官。北平行省照磨:官职名。叶叔则:诗人的朋友。中秋诗韵:即中秋诗作的韵律声调。

②樽罍(zūn léi)清兴:指饮酒赋诗之乐。与谁分:和谁共享?分,分享。月下冠裳(guān shanggān)气薄云:月下的衣帽飘荡于云端之上,像轻纱一般。

③秋景:秋天的景象。销:消逝;消失。银烛烬:形容烛光闪烁不定,如银白色。露华:早晨的露水。凉皱(lòu)葛衣纹:露水沾湿后使葛布衣物上出现了花纹。

④文衡:文官之权柄。自省:自我检查、反思。精研定:精心研磨,确定。酒圣人:酒仙或酒圣。推剧饮醺:推辞过度饮酒。醺(xūn),因酒而醉。

⑤车书:古代以车战、书同文为统一的标志。今日车书归一统:今天实现了车书统一。车书,古称九州之内为天下,故车书统一即天下一统。通州河下即江濆:通州,今江苏南通县,是宋代盐场所在地。江濆(fén),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县东。此处泛指江南一带。

⑥赏析: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八月,诗人叶绍翁当时任主考官,主持了秋闱考试。诗中描绘了考试结束后他游历通州时见到的景色及所感受到的意境。首句“樽罍清兴与谁分”,写诗人独自品味酒的乐趣,表达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看淡的心态。接着,诗人用“月下冠裳气薄云”来描写自己飘逸超脱的神态。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欣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喜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