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气云光蔼座南,玳筵珍俎府潭潭。
闲同洛社舒吟兴,乐会香山谩笑谈。
老去喜逢黄菊节,择来欣向白头簪。
梅边竹底何年约,无负桃源辟径三。

【注释】

①张同府:指张文规。菊会:指菊花盛会,即唐代王维在长安的“曲江作序,为当时诗人聚会之所,后遂以“菊会”称之。②玳筵:盛美的酒席。③洛社:东汉末洛阳人管宁与周群等人结为好友,号“八厨士”,他们经常聚在管宁家,饮酒赋诗,时称“洛社”。④香山:即香山寺,在长安城南,是唐玄宗为纪念他的宠臣杨贵妃而建,白居易有《香山》诗。⑤梅边竹底:梅花、竹子之间,即竹林深处。⑥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虚构之地,据说在晋代南阳(今河南邓县附近)人渔翁捕鱼的地方,因而得名。⑦辟径三:开辟小道三条。⑧八厨:指管宁等八位友人。

【译文】

花气云光蔼座南,玳筵珍俎府潭潭。

闲同洛社舒吟兴,乐会香山谩笑谈。

老去喜逢黄菊节,择来欣向白头簪。

梅边竹底何年约,无负桃源辟径三。

【赏析】

这是一首和韵,首句起韵,押平入声十三覃韵,全篇共押六韵,每韵四句。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全诗语言质朴平易,格调清新自然。

开头两句:“花气云光蔼座南,玳筵珍俎府潭潭。”这两句诗写的是宴席上的景色。诗人把宴会设在了花气云光之中,用花香云光渲染了宴席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花雨中,闻到了阵阵沁人的花香。接着写宴会的豪华,玳筵珍俎,府潭潭,都是形容宴席的丰盛,用字精当,生动传神。

第三联:“闲同洛社舒吟兴,乐会香山谩笑谈。”诗人把注意力转向了宴席上的人。他与朋友们一同饮酒吟诗,谈笑风生,十分快乐。这两句诗写出了宴席上人们的欢乐情景,也反映出诗人心情舒畅愉快。

第四联:“老去喜逢黄菊节,择来欣向白头簪。”这一联又写了诗人的心情。秋天到来,菊花开放的时候,诗人很高兴,因为这个时候是重阳节,也是赏菊的最好时节。他选择了这个时间来赏菊,是因为在这个时节里,自己可以戴起白色的簪子了。

第五联:“梅边竹底何年约,无负桃源辟径三。”这一句是作者抒发感慨之情的。他想起了以前在梅竹之间约定的朋友,如今已经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只能空自遗憾。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因为他相信这些老朋友一定会在某个地方相聚,就像桃花源一样。最后一句“无负桃源辟径三”更是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他希望有一天能再次与朋友相聚,共享人生乐趣。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