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泛彪湖棹,言寻处士家。
鹿门归采药,龙井唤烹茶。
玉麈谈名理,青莲供法华。
溯洄秋色里,浥露咏蒹葭。

共泛彪湖棹,言寻处士家。

鹿门归采药,龙井唤烹茶。

玉麈谈名理,青莲供法华。

溯洄秋色里,浥露咏蒹葭。

注释:

  1. 共泛彪湖棹:一起泛舟在彪湖上。
  2. 言寻处士家:谈论寻找一位隐士的家。
  3. 鹿门归采药:回到鹿门山采集药材。
  4. 龙井唤烹茶:在龙井泉煮茶。
  5. 玉麈谈名理:用玉做的麈尾(手杖)谈论名理。
  6. 青莲供法华:用莲花供奉佛法。
  7. 溯洄秋色里,浥露咏蒹葭:沿着溪流逆水而上,秋天的景色里,湿润的露水下咏唱着芦苇和野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张子明、王德载、陶大冶等人一起泛舟拜访一位隐士时所作。全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共泛彪湖棹,言寻处士家。”描述了他们一起泛舟在彪湖上的情景,以及谈论着寻找一位隐士的家。这里的“处士”指的是隐居不仕的士人,而“言寻”则表示他们正在谈论着这件事。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他们的行动和谈话内容,为接下来的诗句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的三句:“鹿门归采药,龙井唤烹茶。”分别描绘了他们在鹿门山采药和在龙井泉煮茶的场景。这里的“鹿门”是一处名胜古迹,而“采药”则暗示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两句:“玉麈谈名理,青莲供法华。”则转向了对佛法的探讨和对隐士生活的精神追求。这里提到的“玉麈”、“青莲”都是佛教中的象征物,分别代表智慧和纯洁。通过这两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对隐士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隐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信仰的珍视。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