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漫逢长水,愁心感岁华。
非关贫刺骨,那得远辞家。
双鬓经秋短,孤鸿带日斜。
露团芳草夕,何处咏蒹葭。

这首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槜李别张子明
汗漫逢长水,愁心感岁华。
非关贫刺骨,那得远辞家。
双鬓经秋短,孤鸿带日斜。
露团芳草夕,何处咏蒹葭。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槜李别张子明” - 这句诗描述了与友人张子明的离别情景。槜李是一种水果,可能是指一种地方特产。这里可能暗示了离别时的场景或心情。
  2. “汗漫逢长水,愁心感岁华。”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与张子明分别时,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感慨。”汗漫”通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而”长水”则可能指的是江河湖海等宽阔的水系。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3. “非关贫刺骨,那得远辞家。” -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非关贫刺骨”可能意味着尽管生活贫困,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痛苦,”那得远辞家”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家乡、追求梦想的愿望。这里的”辞家”指的是离开家乡的意思。
  4. “双鬓经秋短,孤鸿带日斜。”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和状态。”双鬓经秋短”可能意味着诗人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岁月,头发开始变得稀疏。而”孤鸿带日斜”则描绘了一幅孤独飞翔的鸿雁的画面,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5. “露团芳草夕,何处咏蒹葭。” - 最后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露团芳草夕”可能意味着在夜晚时分,诗人独自欣赏着芳香的草地,而”咏蒹葭”则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或困惑。这里的”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张子明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矛盾,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和人生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