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飘泊处,日暮动深情。
身世随蓬转,关山对月明。
西江初挽粟,南粤未休兵。
如此艰难道,非关学请缨。
【注】1. 平浦:水边平地。
- 学请缨(yīn):古时说,君子有志于天下,则应到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以求得到君主的采纳,称为“请缨”。3. “西江”句:据《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在浔阳作官时,曾从西江取米运至广州,当时还没有通航,需用小船将米从西江运至广州。4. 南粤:指岭南五岭以南地区,即今天的广东。5. “如此”三句:写诗人所处时代国难当头,战乱不已,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仍沉湎于享乐之中。
泊平浦作
天涯飘泊处,日暮动深情。
身世随蓬转,关山对月明。
西江初挽粟,南粤未休兵。
如此艰难道,非关学请缨。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天涯飘泊处,日暮动深情。”首联两句点明题旨,说明作者客居他乡,日落时分更觉惆怅。“飘泊”,漂泊无定;“目暮”,傍晚;“深情”,深沉的感情。此联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漂泊异乡的凄凉情景。
“身世随蓬转,关山对月明。”颔联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身世”,指个人的命运和遭遇;“蓬转”,比喻人生变幻无常;“关山”,指边塞;“月明”,明亮的月光。此联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感叹。
“西江初挽粟,南粤未休兵。”颈联两句紧承前二句而来,描绘了战乱时期国家的动荡不安。“西江”,指江西一带地区的江河;“挽粟”,指运送军粮;“南粤”,指今广东一带地区;“休兵”,停止作战。此联通过描述国家的战争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担忧之情。
“如此艰难道,非关学请缨。”尾联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动荡、人民疾苦之时,而统治者却不思进取,反而沉溺于享乐之中。因此,诗人才发出“非关学请缨”的感慨。这里的“请缨”,指的是古代士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向君王进言的意思。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漂泊、国家动荡不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