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标北郭,下瞰白云乡。
塔影悬初地,松涛落上方。
看云频枕石,闻梵欲依床。
避暑疑河朔,传杯乐未央。

乌石山避暑

灵岩标北郭,下瞰白云乡。

塔影悬初地,松涛落上方。

看云频枕石,闻梵欲依床。

避暑疑河朔,传杯乐未央。

译文:
灵岩寺坐落在北城的城郭之外,俯瞰着白云般的乡野。
塔的影子倒映在刚刚沐浴过后的地面上,松涛声从上方传来。
我多次躺在石头上观赏变幻莫测的云彩,又因听到佛教的声音而想要靠着它休息。
怀疑自己正在避暑,但不知道是哪里;快乐的心情难以抑制,酒杯传个不停。

注释:

  1. 灵岩:指灵岩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高峰下。北郭:古代城墙外称为北郭。
  2. 下瞰:向下看。
  3. 白云乡:形容景色如诗如画,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4. 塔影悬初地:指的是灵岩寺的宝塔倒映在水面或地面上,形成一种美丽的画面。
  5. 松涛:指松树发出的声响。
  6. 频枕(qīn zǐ)石:意思是经常、反复地躺在石头上。
  7. 闻梵(fàn)欲依床:听到佛教经文的声音,想要靠在床上休息。
  8. 避暑:躲避炎热的天气。
  9. 疑:怀疑的意思。
  10. 河朔:黄河以北的地区,这里泛指北方。
  11. 传杯:传递酒杯,表示欢聚畅饮。
  12. 乐未央:快乐没有结束,继续延续下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灵岩寺避暑时的感受。首句“灵岩标北郭”,点明了地理位置,为后文的描写打下基础。第二句“下瞰白云乡”,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境地。第三句“塔影悬初地”,通过“塔影”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灵岩寺的古朴与庄重。接下来,作者通过对“松涛”“云彩”“梵音”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清凉宜人的夏日氛围。最后两句“避暑疑河朔,传杯乐未央”,表达了诗人在此地避暑的愉快心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追求精神寄托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示了灵岩寺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