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何处结幽期,为道参差蓝笋移。
地似支堤分鹫岭,水从阿耨卜龙池。
经残白马谁传偈,石剩青莲好赋诗。
一啸泠然风万壑,不知身世在须弥。

【注释】

  1. 登喝水岩同郑文蔚赋:在福建武夷山的喝水岩上,有一座著名的摩崖石刻。
  2. 蓝笋(sǔn):一种植物名。
  3. 鹫岭:即“九鲤湖”上的“鹫峰”,因峰上有九鲤池而得名。
  4. 阿耨(wò)罗刹(jiá):梵语,意为“无量”。
  5.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为我国佛教第一座官办寺院。
  6. 青莲:指莲花,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7. 须弥:印度佛教语,意为世界。
    【译文】
    寻找幽静的山水结庐,是为了参看参差不齐的蓝竹。
    地好像支堤一样分成了鹫岭,水从阿耨罗般若波罗多树的龙池流过。
    经残的白马寺谁传下了偈(佛经),石头上留下的青莲好诗可以赋。
    一啸声泠泠如风过万壑,不知身世已在须弥山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联“看山何处结幽期,为道参差蓝笋移”,是说诗人到武夷山来的目的,就是找一个幽静的地方去观山、赏山,而这里山中参差的蓝竹,正好与诗人的心境相合,因此就产生了结庐之愿,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颔联“地似支堤分鹫岭,水从阿耨卜龙池”,是说武夷山一带的地形地貌,像支堤一样把山和山之间的山岭分开。而山中的清泉,则从阿耨罗般的龙池中流出,这两句是说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颈联“经残白马谁传偈,石剩青莲好赋诗”,是说经过千年岁月洗礼后的白马寺,留下了许多佛教经典,而那石头上的青莲,也成为了诗人吟咏的对象。尾联“一啸泠然风万壑,不知身世在须弥”,是说诗人在这里的山水中,发出了一声长啸,那万壑回响的声响,让诗人感到自己已置身于佛国须弥山之中。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武夷山山水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隐逸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