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潭日欲上,汀洲露未重。
赵女歌正扬,越客魂先动。
玉柱应离鸾,瑶笙学调凤。
窈窕子夜声,悽恻江南弄。
繁音逐水流,哀响因风送。
曲罢夜苍苍,踟躇人如梦。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分析。

玉峡夜泊闻歌吹声:在玉峡(指三峡)夜里停船听歌吹声。

江潭日欲上,汀洲露未重。

赵女歌正扬,越客魂先动。玉柱应离鸾,瑶笙学调凤。窈窕子夜声,凄恻江南弄。繁音逐水流,哀响因风送。曲罢夜苍苍,踟躇人如梦。

注释:江潭:江水边。日欲上:太阳快要落山了。

赵女歌正扬:赵地的歌妓正在唱。越客魂先动:越地的游子魂魄早已惊动。

玉柱应离鸾:玉制的琴柱好像要飞离琴弦一样。

瑶笙学调凤:像凤鸣一样的笙声。

窈窕子夜声,凄恻江南弄:美妙而幽远的音乐,是出自江南的曲子。

繁音逐水流,哀响因风送:声音随着流动的水传去,凄凉悲切的声音随风传来。

曲罢夜苍苍,踟蹰人如梦:乐曲终了,夜色茫茫一片。徘徊不定的人仿佛在梦中。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当时诗人被贬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居住在长江边上的秭归县(今属湖北秭归县)。作者以一位天涯沦落人的身分,登上长江中流的玉峡,夜泊江岸,听到隔岸对歌的女子歌声,便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全诗描绘了月夜江边女子歌唱的优美景色及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美妙音乐的感受。

首联两句写景,点明时间与地点。江潭即江边;日欲上,说明时间是在傍晚。“露未重”表明此时天气晴朗。

颔联写歌女歌唱,突出其艺术感染力。“赵女歌正扬,越客魂先动”一句写歌女歌声婉转悠扬,越地的游子魂魄早已惊动,写出了歌女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艺术魅力。“越客魂先动”中的“越客”是指屈原投江自沉后,他的家乡楚国的人民思念他而称他为“越客”。

颈联描写琴瑟合奏之妙。“玉柱应离鸾”一句形容琴瑟之声宛转悦耳,宛如凤凰鸾鸟相和之音,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音乐的和谐之美。“瑶笙学调凤”则用“学调凤”比喻笙声清丽高亢,犹如凤凰鸣叫。“窈窕子夜声”一句写音乐优美动听,余韵袅袅,使人陶醉其中。“凄恻江南弄”一句则进一步描绘音乐的哀怨情调,使听者为之动容。

尾联描写音乐的余韵不绝、感人至深。“繁音逐水流,哀响因风送”两句写歌声悠扬婉转,随着江水的流淌而传播;那凄清哀婉的余音,又随风飘荡而去。“曲罢夜苍苍,踟蹰人如梦”两句写乐曲终了,夜色渐浓,令人神驰恍惚;徘徊不定的人仿佛已在梦中。

前四句主要描写歌女唱歌的情景,渲染气氛,营造环境。中间四句通过歌者歌声的高妙,表现了音乐的魅力。后四句则进一步烘托出歌声之美,使之成为读者脑海中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全诗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音律和谐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