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春甲子,暮雨散高天。
石壁临斜景,云岩落暗泉。
长官行问俗,父老更占年。
早晚春涛至,相将泛野船。
【注释】1.仲春:农历二月,春季的中间。2.甲子:古代纪日法中以干支记年、月的一种方法,“甲子”即指天干中的“甲”和地支中的“子”,这里指二月初。3.暮雨散高天:傍晚时分的雨水洒落,云朵飘散在高高的天宇中。4.石壁:指山崖上的岩石。5.斜景:夕阳的余晖照射到山上形成的光影。6.云岩:指山顶上因云雾缭绕形成的山峰。7.暗泉:指山间隐秘的泉水。8.长官:指地方长官。9.行问俗:询问当地的风俗习惯。10.父老:老人。11.更占年:轮流推算年份,这里指轮流占卜新的一年是否吉祥。12.早晚春涛至:指春天的波浪即将到来。13.相将泛野船:一起乘着野船游玩。
【赏析】
《仲春二日》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仲春时节乡村景色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描绘了仲春时节乡村的景象。诗人用“荒村”、“春甲子”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荒凉和春天的到来。同时,“暮雨散高天”则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和雨天的意境,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乡村景色的变化。诗人用“石壁”、“斜景”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山崖上的岩石和夕阳的余晖照射到山上形成的美丽光影。同时,“云岩落暗泉”则表现了山间隐秘的泉水的意境,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颈联转向描述乡村的生活。诗人通过“长官行问俗”和“父老更占年”两个场景,展现了乡村人民淳朴善良、勤劳善良的品质。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之情。
尾联转向表达作者的情感。诗人通过“早晚春涛至”和“相将泛野船”两个画面,展现了春天的波澜壮阔和欢乐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注重意境营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