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向六陵间,中元月正圆。
攀松立暮日,藉草坐秋天。
殿阁西山抱,关门北斗悬。
先皇旧侍从,独到泰陵前。

【注释】:

君向六陵间:君,指徐内翰。六陵,即长陵、景陵、阳陵、茂陵、泰陵和康陵。

中元月正圆: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盂兰盆节。

攀松立暮日:攀松,手执松枝。暮日,指傍晚时日落的情景。

藉草坐秋天:藉草,指席地而坐;秋,指秋天。

殿阁西山抱:殿阁,宫殿的楼阁;西山,指长安西面的终南山。

关门北斗悬:关门,指函谷关;北斗,指南方的斗宿星。

先皇旧侍从,独到泰陵前:先皇,指唐玄宗(李隆基);旧侍从,指在皇宫当过官的人;独到,独自前往。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送徐内翰上泰陵之事。首联起笔不凡,“君向六陵间”,以高峻之笔触勾勒出徐内翰身临皇家陵寝的豪迈气概。颔、颈两联则描绘徐内翰登上泰陵后的神态与心境:“攀松立暮日”,“籍草坐秋天”,既表现了徐内翰不畏艰险,敢于攀登的精神,又表现出徐内翰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殿阁西山抱”,“关门北斗悬”,既写景又点明时间——黄昏时分,更衬托出徐内翰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神态。末联“先皇旧侍从,独到泰陵前”则表明徐内翰此次登泰陵是有所为的,其目的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有重要的使命要完成,从而将全诗推向高潮。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①语言精练、自然。如首联用“六陵”代替“长陵、景陵、阳陵、茂陵、泰陵和康陵”,使语言显得更加简练,而且富有概括力;又如“攀松立暮日”一句,“攀松”、“立暮日”,都是动作描写,但只用两个动词就写出了徐内翰攀松时的情景,简洁而有力,令人感到十分生动。②意境深远。诗的前两句写了徐内翰登临泰陵时的所见所感,但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向前推进,写出他登上泰陵之后的心情和感受,使诗歌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③感情深沉。诗中对徐内翰的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使人感到徐内翰的风采非凡,其精神境界也非常高远。尤其是最后两句,既表明了徐内翰此次登山的目的并非一般的游览观光,而是有重要任务在身——为唐玄宗撰写《即位诏》,这就使徐内翰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具光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