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灯悬岸馆,竹色静春沙。
山水停湘瑟,池塘到谢家。
雪融花尚细,烟袅柳初斜。
对酌情亲夜,能无恋物华。

【注】:

①刘以道兄弟:即刘氏兄弟,指刘长卿、刘长吉等。

②湘瑟:相传舜有湘水琴,故名。

③谢家:东晋时谢安的宅第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称其为谢家。

④物华:美好的事物。

【赏析】:

《夜过刘以道兄弟》,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语言清新。

首句“风灯悬岸馆”,点出夜行之景:“风灯”二字,既写出夜晚的寂静,又写出诗人行走之艰难;“悬岸馆”三字,既写出路途之险,又写出旅途之远。这一句中,“风灯”与“悬岸”相照映,“风”、“灯”二字相呼应,“悬岸”与“岸”相映衬,“馆”(旅店)与“风灯”相对应,“悬”与“风灯”相呼应。

第二句“竹色静春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竹色静”是写春色,而“春沙”则是写秋色;“静”和“停”都是写色彩,而“春”与“秋”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季节。这一句中,“竹色静”与“春沙”相呼应,“停”与“竹色”相呼应,“春沙”与“静”相呼应。

第三句“山水停湘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停”与“动”是对立的,而“山水”与“湘瑟”又是相映成趣;“动”与“静”是对立的,而“山水”与“湘瑟”又是相互辉映。这一句中,“山水停湘瑟”与上一句中的“竹色静春沙”相呼应,“停”、“动”与“山水”、“湘瑟”相呼应,“春沙”、“静”、“停”与“山水”、“湘瑟”相呼应。

第四句“池塘到谢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到”与“未到”是对立的,而“池塘”与“谢家”又是相映成趣;“未到”与“到”相呼应,而“池塘”与“谢家”又相互辉映。这一句中,“池塘到谢家”与上一句中的“山水停湘瑟”相呼应,“到”、“未到”与“池塘”、“谢家”相呼应,“谢家”、“塘”与“到”、“未到”相呼应。

第五句“雪融花尚细”,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融”与”未融”是对立的,而“花”与“未细”却是相映成趣; “未融”与“融”相呼应,而”花”与”未细”又相互辉映。这一句中,“雪融花尚细”与上一句中的“山水停湘瑟”相呼应,“融”与”未融”与”花”、”未细”相呼应,”花”、”融”、”未细”与”雪融”、”山”和”未融”、”花”、”未细”相呼应。

第六句“烟袅柳初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袅”与”直”是对立的,而“柳”与“斜”又是相互辉映; “袅”与”初斜” 相呼应,而”柳”与”斜”又相互辉映。这一句中,“烟袅柳初斜”与上一句中的“雪融花尚细”相呼应, “袅”与”初斜”与”烟”、“柳”、“初斜”相呼应,“烟”“垂柳”“初斜”与“袅”“烟”、“柳”“初斜”相呼应。

第七句“对酌情亲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重之情。 “对看”与”不视”是对立的,而“亲夜”与”夜”又是相辅相成的。这一句中,“对酌情亲夜”与上一句中的“雪融花尚细”相呼应,“对看”“亲夜”与“对酌情”“惜夜”相呼应,“惜夜”“亲夜”与“对看”“酌情” 相呼应。

第八句“能无恋物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恋”与“不恋”是对立的,而“物华”与“夜”又是相辅相成的。这一句中, “恋物华”“能无”与上一句中的“亲夜”“惜夜”相呼应, “恋”与”不恋”、“物华”与”夜”、“能无”“恋”又相互映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个清寂、静雅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诗的语言优美、含蓄,情景交融,意境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