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芙蓉起,千年舍利藏。
地形标海岳,人代阅隋唐。
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白毫空万里,处处有迷方。
注释
- 七级芙蓉起:指天宁寺塔有七层,像芙蓉一样高耸而起。
- 千年舍利藏:指塔内的佛教圣物如佛牙(舍利)等历经千年依然保存完好。
- 地形标海岳:塔的地理位置象征了山岳的雄伟,也暗示其地势险峻。
- 人代阅隋唐:通过塔的历史可以窥视到隋唐时期的历史变迁。
- 镜现三天象:塔在阳光照射下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显现出天空中的云彩,仿佛能映射出三天的景象。
- 珠含四日光:比喻塔内佛珠中包含着四大佛教教义的智慧之光。
- 白毫空万里:形容塔顶的白色佛光照耀的范围极为广阔,几乎覆盖整个天空。
- 处处有迷方: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修行的灵感或者迷失方向的困惑。
译文
七级芙蓉起,千年舍利藏。
塔形似山峦,历史见证隋唐。
镜映天象三,珠涵佛理四光。
白毫照万里,处处皆迷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宁寺塔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建筑之美,更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达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个作品既有直观的画面感,又有深邃的内涵。例如,“七级芙蓉起”不仅描述了塔的建筑特征,也喻指其如莲花般洁净、庄严;“千年舍利藏”则强调了塔内佛物的珍贵与悠久传承。此外,“镜现三天象”,“珠涵四日光”等描述更是巧妙地利用自然现象与佛学的教义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哲理深度。整体上,此诗不仅表达了对天宁寺塔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