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穷巷掩荆扉,立马荒原见鸟飞。
城为烧残廛市少,地从战后草莱稀。
磷生阴雨黄昏见,鬼哭秋山白日微。
却怪当年出师者,岂无寸策达戎机。

【注】

新兴:今山西兴县。荆扉,柴门。见鸟飞,指战乱后的景象。

磷生:磷光显现。阴雨,即“暮雨”,黄昏时的细雨。秋山:秋天的山。

却怪:责备。出师者:指出兵的人。寸策,一点计策。戎机,军务。

【译文】

萧条穷巷掩着柴扉,马上荒原上见到鸟儿飞翔。

城池烧残街市稀少,战后草木茂盛人烟稀。

磷光在雨中显现,鬼哭在秋山中传来。

责备当年出兵之人,难道没有好的策略对付战事吗?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于元和十年(815)冬在兴县作客时所作,当时诗人已五十三岁了。诗中描绘了战后荒凉景象,并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出兵之人的责备之意。

首联写景,点明地点,交代背景。“萧条穷巷掩荆扉”,萧条,指战乱之后荒凉冷落;穷巷,狭窄的小胡同;荆扉,用荆木做的门。这两句话写出了战乱过后的荒凉景象。“立马荒原见鸟飞”,战乱之后,到处是一片狼藉,马儿只能立在空旷的野原上观看飞鸟掠过。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

颔联承首联,进一步描写战后荒凉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情绪。“城为烧残廛市少”,城,指兴县县城;廛,店铺;市,市场。两句写城破后,房屋被烧得所剩无几,市场也变得冷清了。“地从战后草莱稀”,地上长满了野草丛,说明战乱之后,田野荒芜。“草莱”是野草和杂草,这里比喻战后的荒凉景象。两句写战后凄凉之景,表现了作者对战乱的厌恶之情。

颈联写景,进一步渲染战后荒凉景象。“磷生阴雨黄昏见”,“磷生”,指磷火闪烁;“阴雨”,指傍晚时分下的细雨;“磷火”,一种发光的可燃物,古人常用它来象征鬼魂、妖孽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细雨濛濛的傍晚时分,磷火闪烁在昏暗的灯光下,令人感到恐惧和不安。“鬼哭秋山白日微”,“鬼哭”,指鬼魅哭泣;“秋山”,秋天的山;“白日”,白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秋天的山上,白日里传来阵阵鬼哭声,令人毛骨悚然。“磷生”“鬼哭”两词,一写光怪奇诡的现象,一写恐怖的气氛;一写夜深人静的寂静景象,一写日出东方的喧闹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进一步抒发作者对战乱的厌恶情绪以及对战乱之人的责备之意。“却怪当年出师者”,却说怪当初出兵讨伐的人,为什么就没有好的办法呢?这一句既指责对方,又反问自己,语气强烈而有力。“岂无寸策达戎机”,难道就没有好的计策来对付战事吗?这一句既责问对方,又反问自己,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胜利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情绪以及对出兵之人的责备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