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知学道,于今犹未真。
白发空愁我,金丹不遇人。
侧身向天地,举足堕风尘。
乘云空有兴,涉海浩无津。
闻君能炼骨,妙论颇通神。
倘惠长生术,高揖谢亲宾。
【注释】
简粹夫:作者,姓简名粹夫,字伯仁,号静远,北宋时期人。
二十知学道:二十岁时开始追求道术。
于今犹未真:到现在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道的境界。
白发空愁我:头发变白,只能徒增烦恼。
金丹不遇人: 炼制金丹的法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传授。
侧身向天地:形容自己身处世间,无法摆脱世俗。
举足堕风尘:每迈出一步都陷入尘世之中。
乘云空有兴:想乘着云彩高飞却无处可去。
涉海浩无津:想要渡过大海却没有渡口。
闻君能炼骨,妙论颇通神:听说你能够炼制骨骼之术,你的理论非常精深。
倘惠长生术:如果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技术。
高揖谢亲宾:恭敬地行礼,感谢所有亲朋好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世俗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求。
“二十知学道,于今犹未真”一句,诗人自述年轻时就立志追求道术,但至今尚未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这里的“道”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更是一种实践的方式,是对生活、对自然、对宇宙的理解。诗人通过对“道”的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白发空愁我,金丹不遇人”两句,诗人感叹岁月无情,白发渐生,而自己所追求的道术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来传承。这里的“金丹”象征着道术的精华和神秘力量,而“遇人”则表示这种力量需要有人来继承和发扬。诗人通过对这种困境的描述,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担忧和对人才的渴望。
“侧身向天地,举足堕风尘”两句,诗人用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自己身处世间,无法摆脱世俗的状态。这里的“侧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世俗中的尴尬和无奈,而“堕风尘”则暗示了诗人在世俗中的种种挣扎和痛苦。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受,也揭示了整个社会的状况。
“乘云空有兴,涉海浩无津”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里的“乘云”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向往,而“涉海”则表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态度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社会及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深刻体悟。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担忧和对人才的渴望;通过对世俗生活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困境和诗人自身的痛苦;通过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