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气始萧,叶落北风凉。
寒水敛沟壑,馀辉照桥梁。
方舟下涪万,所历非一疆。
崇朝越千里,川涂渺苍苍。
浮云带城邑,壮丽逶且长。
况多古人迹,览之心慨慷。
登游岂不美,滞淫非我乡。

孟冬气始萧,叶落北风凉。

寒水敛沟壑,馀辉照桥梁。

方舟下涪万,所历非一疆。

崇朝越千里,川涂渺苍苍。

浮云带城邑,壮丽逶且长。

况多古人迹,览之心慨慷。

登游岂不美,滞淫非我乡。

译文:
孟冬时节,天气开始变得寒冷,树叶飘落在北风中,显得特别凄凉。
寒冷的水波收敛了沟壑,余晖映照着桥梁。
乘船下行涪水,经过的不仅仅是一个疆土。
清晨越过千里之遥,江河两岸辽阔无边。
天空中的浮云伴随着城池和村庄,壮丽且绵延不断。
何况还有古人留下的足迹,让人感慨万分。
登高游览固然美好,滞留不前不是我的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孟冬时节涪江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涪江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首句“孟冬气始萧,叶落北风凉”,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寒冷而萧瑟的氛围,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孟冬是冬季的第一个月,此时天气寒冷,树叶纷纷飘落,北风凛冽,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第二句“寒水敛沟壑,馀辉照桥梁”进一步描述了涪江周围的景色。寒水收敛在沟壑之中,留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在古老的桥梁上。这里的“敛”、“照”等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河水与山峦、桥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第三句“方舟下涪万,所历非一疆”则转向了诗人乘坐舟船在涪江上行驶的情景。这里用“方舟”一词,既指船只,又隐含着行船的意思,表现出一种行进中的动态之美。诗人通过这种动态的描述,展现了他沿着涪江航行的所见所感,同时也暗示了他所经历的地域之广、时间之长。

第四句“崇朝越千里,川涂渺苍苍”进一步描绘了江水的宽广和江边的景色。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江水的长度与距离相联系,强调了江水之长;同时,“渺苍苍”三个字则形象地描绘了江水在远处的景象,给人一种深邃、广阔的感觉。

第五句“浮云带城邑,壮丽逶且长”则转向了天空中的浮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诗人观察到浮云随着江流蜿蜒前行,仿佛是在护送着城市和村庄前行,这种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得涪江更加富有诗意。

第六句“况多古人迹,览之心慨慷”则转入了对古代遗迹的感慨。诗人看到涪江岸边有许多古代建筑和遗迹,这让他不禁产生了深刻的感慨之情。这种感慨不仅源于对历史的尊重,也源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最后两句“登游岂不美,滞淫非我乡”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与旅行的快乐,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虽然登高远游本身是一种美好的经历,但诗人却因为无法自由行动而感到遗憾,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涪江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类活动的丰富多彩。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借代等,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