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泊沙岸,皓月出翠岭。
开窗鉴清辉,照我孤烛冷。
高林散疏光,远渚接馀景。
纵横银汉回,三五玉绳耿。
弦望几更易,客行尚殊境。
佳期邈山岳,端坐令人省。
泊云阳江头玩月
扁舟泊沙岸,皓月出翠岭。
开窗鉴清辉,照我孤烛冷。
高林散疏光,远渚接馀景。
纵横银汉回,三五玉绳耿。
弦望几更易,客行尚殊境。
佳期邈山岳,端坐令人省。
译文:
在云阳江边停下小船来观赏明亮的月光。
打开窗户映衬着清澈的光辉,照着我孤单的蜡烛感到寒冷。
高大森林散布着微弱的光,远处的小洲连接着剩余的风景。
银河如蜿蜒曲折的银蛇回旋,月亮的运行轨迹清晰可见。
时间推移到深夜,月亮的相位变化频繁,旅行者仍在不同的地方行走。
美丽的时光遥远得像山峰一样难以达到,静坐思考让人得到启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夜晚江边赏月情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边夜晚的景象,以及自己在观月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首句“扁舟泊沙岸,皓月出翠岭。”描绘了诗人停船靠岸,仰望天际明月的情景。这里的“扁舟”指的是小船,而“泊沙岸”则暗示了诗人选择了一个适合观月的地点。紧接着,“皓月出翠岭”形容月亮从青翠的山岭中升起,形象地展现了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照亮的场景:“开窗鉴清辉,照我孤烛冷。”这里诗人不仅看到了月亮,还感受到了月光的寒冷,仿佛自己的孤灯也因月光而被照亮而显得更加冷清。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孤独的情感。
随后的诗句继续描述月光下的自然景色:“高林散疏光,远渚接馀景。”诗人的视线逐渐升高,看到了高大的树林中散乱的光影,以及遥远的小洲上余晖的映照。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夜晚画面。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纵横银汉回,三五玉绳耿。”诗人将目光转向天空中的银河,发现它如同一条蜿蜒盘旋的银色河流。同时,他也注意到了月亮的运行轨迹,即所谓的“玉绳”,这让他想起了古人所说的“十五夜”。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诗通过对江边夜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月亮的深情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赏月之作,更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