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游武陵,坐石窥花源。岸坼丹洞閟,风回绿萝翻。
崩崖奔古月,沓嶂响哀猿。行车一以过,始知人境喧。
真阳仙令欲南往,手持新画来相访。武陵山水久不睹,今晨置我高堂上。
岩穴如闻鸡犬声,村墟但见桑麻长。仿佛潭水滨,点缀桃花春。
山川似晋代,衣服犹秦人。回首茫然一烟雾,寻源谁复知真处。
投簪福地终有期,画中先认桃花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他游历武陵时所见的美景。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1. 桃源图歌
诗句: 昔我游武陵,坐石窥花源。岸坼丹洞閟,风回绿萝翻。
- 注释: “昔我游武陵”表明诗人之前曾经游览过武陵这个地方,“坐石窥花源”描绘了他在一块石头上欣赏着美丽的花朵源头的情景。
- 译文: 以前我曾经到访过武陵,坐在石头上看花源的美景。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武陵观赏自然美景时的惬意心情。
2. 崩崖奔古月,沓嶂响哀猿。
- 注释: “崩崖奔古月”形容山崖崩塌,仿佛有古老的月光在奔流;“沓嶂响哀猿”则形容群山连绵,发出阵阵哀鸣的猿声。
- 译文: 崩塌的山崖上奔流着古老的月光,群山叠嶂传来悲凉的猿啼声。
- 赏析: 这里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武陵山水的壮美与凄凉。
3. 行车一以过,始知人境喧。
- 注释: “行车一以过”表示诗人乘坐车辆经过这里;“始知人境喧”说明诗人意识到人间的喧嚣。
- 译文: 乘坐车辆一过,才知道人间是多么喧闹。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从静谧的自然中回到繁忙的人世间的感受。
4. 真阳仙令欲南往,手持新画来相访。
- 注释: “真阳仙令”指神仙般的使者,“欲南往”暗示着神仙要前往南方。
- 译文: 真正的仙人使者打算向南而去,手中拿着新作的画像前来拜访。
-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与凡人世界的交融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神仙传说的想象。
5. 武陵山水久不睹,今晨置我高堂上。
- 注释: “武陵山水久不睹”指的是诗人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武陵的山水美景;“今晨置我高堂上”表示今天早晨,美景被安置在高高的殿堂之上。
- 译文: 武陵的山水很久没有见到,今天早晨它们被放置在我的高堂之上。
- 赏析: 这里的“置”字运用得巧妙,将山水美景置于高堂之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武陵美景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6. 岩穴如闻鸡犬声,村墟但见桑麻长。
- 注释: “岩穴如闻鸡犬声”描述的是岩石洞穴中仿佛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村墟但见桑麻长”则形容村里的田野里只见到茂盛的麦苗或桑树。
- 译文: 岩石洞穴中仿佛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村庄中只见到茂盛的桑树和麦苗。
-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景象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风光。
7. 仿佛潭水滨,点缀桃花春。
- 注释: “潭水滨”指的是湖边或者河边的水面;“点缀桃花春”形容桃花盛开,如同春天的点缀。
- 译文: 仿佛是在桃花盛开的湖边,点缀着春天的气息。
-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桃花和春天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赞美。
8. 山川似晋代,衣服犹秦人。
- 注释: “山川似晋代”指的是武陵附近的山川景色与晋代相似;“衣服犹秦人”则意味着当地人穿着像秦朝时期的衣服。
- 译文: 周围的山川景色与晋代相似,当地人穿着像秦朝时期的衣服。
-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对比,展现了武陵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
9. 回首茫然一烟雾,寻源谁复知真处。
- 注释: “回首茫然一烟雾”形容诗人回头望去,四周一片模糊不清的景象;“寻源谁复知真处”则表示寻找源头的人谁能了解真正的所在。
- 译文: 我回头四望,四周一片迷茫,寻找源头的人谁能知道我真正要去的地方?
-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武陵美景的追寻和对真实所在之地的探询。
10. 投簪福地终有期,画中先认桃花树。
- 注释: “投簪福地终有期”指的是在这个地方(武陵)投下簪子作为标志,期待有一天能够返回;“画中先认桃花树”则是指希望在画中找到桃花树的图案或影子。
- 译文: 我在这里放下簪子作为标志,期待有一天能够重返此地;画中有我首先看到桃花树的图案。
-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武陵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