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老凭湘酒,为园仗楚童。
风残青豆架,露满菊花丛。
流水十年事,浮云一病翁。
达生还自古,陶令不羞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诗人在湘江畔老宅中,以酒解闷,凭栏而立,眺望园中景色:楚地的童子正为花木浇水;秋风扫落了青豆架的残叶,菊花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却仍身居官位,不免感慨万分。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自白:达观的人生态度,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陶渊明不因贫贱而羞于见人。

首联“暖老凭湘酒,为园仗楚童。”点出题意。“暖老”,指岁寒堂。杜甫有句云:“暖老当无色”(见《杜工部集》)。此句说诗人倚着湘水之畔的宅院,品着香美可口的美酒,任凭湘江的暖流轻抚老人的脸颊,享受这难得的安逸时光。“仗”字活用,即“仗恃、依赖”义。“仗楚童”,即依靠楚地少年,也就是依靠他的僮仆和家童侍奉他。“仗”字既写出了主人对仆人的依赖,又暗示出主人对僮仆的宠爱。“湘酒”、“楚童”两个典故,都是杜甫常用的,这里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颔联“风残青豆架,露满菊花丛。”写诗人凭栏远眺。“青豆架”是杜甫《曲江二首》中“青雀西飞竟未回,黄鹤东来杳然去”(《曲江二首》)的意境。杜甫在这里把青雀比喻自己的家僮,黄鹤比喻自己的家童。杜甫在《曲江二首》里说:“天边归鸟不成群,断翅孤飞愁煞人。”这句诗中的“风残”二字,正是杜甫当时心境的象征。“菊花丛”,是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陶渊明曾隐居于庐山东林寺,所以后人称他为“东篱先生”。陶诗中的“菊花”与杜甫《曲江二首》中的“青雀”一样,都是用来寄托他的思想感情的。“菊花丛”三字,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境界。

颈联“流水十年事,浮云一病翁。”诗人面对眼前的景物,想起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这两句话出自《晋书·陆机传》。陆机年轻时很有抱负,曾作《豪士赋》,自比古代豪杰之士。后来他看到政治黑暗,便辞官归隐,专心从事文学创作。陆机晚年时,由于忧愤成疾,卧病不起。这时,他常常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那悠悠流淌的小河流水,思念着那些已经过去的岁月。他想到自己一生奔波劳碌,却一事无成,不禁感到十分痛心。“浮云一病翁”,就是陆机临终前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变幻无常,转眼之间就会消失,因此应该及时行乐才是。陆机的话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但也反映了封建士大夫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尾联“达生还自古,陶令不羞穷。”尾联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从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又进一步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达观的人生态度,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陶渊明不因贫贱而羞于见人,这种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全诗以抒情为主,但中间插入了两处典故:一是屈原《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二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等语。这些典故的使用,不但使诗意更加深刻、形象,而且使整首诗显得文采斐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