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谁谓地无冰,阴气凝寒放晓零。
小涧化为银玫带,层崖换作玉围屏。
收藏孤鹭沙边白,埋没苍松岭上青。
便欲寻梅须踏雪,不妨拥氅上高亭。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七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次临封八景韵江口归帆:这是首联,描绘了诗人在冬天来到江边时所看到的美景。”次”在这里可能是指”再次”,表示诗人不止一次地来到这里欣赏景色。”临封八景”可能是指临封这个地方的八个著名景点,而”韵江口归帆”则是指诗人看到江面上归家的帆船。

  2. 隆冬谁谓地无冰:这是颔联,描述了寒冬时节,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这里的”隆冬”指的是严寒的冬天,而”谁谓地无冰”则是说在这个季节里,地上怎么会没有冰雪。

  3. 阴气凝寒放晓零:这是颈联,描绘了清晨时分,阴气凝聚,寒冷刺骨的景象。”阴气”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阴冷气息,而”凝寒放晓零”则形容这种寒冷在清晨时分达到了极点。

  4. 小涧化为银玫带:这是尾联,描绘了山间小溪变成银色的美丽景象。这里的”小涧”指的是山间的小溪,”化为银玫带”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小溪变成了一条银色的美丽带子。

  5. 层崖换作玉围屏:这是尾联,描绘了山崖被雪覆盖,如同一道玉制的屏风一样美丽。这里的”层崖”指的是山壁上层层叠叠的岩石,而”换作玉围屏”则是形容这些岩石被雪覆盖后的样子,宛如一道玉制的屏风。

  6. 收藏孤鹭沙边白:这是末联,描绘了孤独的鸟儿在沙滩上栖息的情景。这里的”收藏”可能是指鸟儿藏身于沙丘之间,而”孤鹭”则是对鸟儿的一种形象描述。”沙边白”则形容了鸟儿栖息的地方是在沙滩边缘。

  7. 埋没苍松岭上青:这是末联,描绘了苍翠的松树被雪覆盖后的美景。这里的”埋没”可能是指松树被雪覆盖,而”苍松岭上青”则形容了这棵松树在雪中依然保持着苍翠的颜色。

  8. 便欲寻梅须踏雪:这是末联,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找梅花的心情。这里的”踏雪”可能是指诗人想要在雪中寻找梅花。”须踏雪”则是强调了这种寻找过程需要冒着雪的危险。

  9. 不妨拥氅上高亭:这是末联,表达了诗人不怕寒冷,愿意在雪中欣赏美景的决心。这里的”拥氅”可能是指穿着厚重的外衣,”上高亭”则是形容诗人想要站在高处去欣赏这美丽的雪景。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冬日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冬时节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此外,诗人的情感也贯穿于整首诗中,从对自然的赞美到内心的感慨,都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