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旐晨趋十万军,卫青幕府事纷纷。
卧龙不远沧溟窟,走马来看馆阁文。
春过名山花乱落,雨晴飞瀑路难分。
先生高伴洪厓啸,独向溪边望白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丙申三月从平章左公总戎临安过南山访杨铁崖先生时溪涨马不克渡延伫口号”,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根据题目要求逐一翻译或赏析即可。
【答案】
(1)三月,从平章左公总戎临安,经过南山探访杨敬夫先生。此时溪涨水涨,无法骑马前行。
(2)晨起,旗帜飘扬,十万军队整装出发,战事紧张。卫青的幕府事务繁忙。
(3)不远的卧龙山,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刘备曾派人寻访,但未果。
(4)春天来临,名山大川中百花竞放,花落满地。雨后天晴,飞瀑声震耳欲聋,路难辨方向。
(5)杨敬夫先生高洁旷达,常与友人一起啸聚高谈。独向溪边眺望白云,心情舒畅。
译文:
三月三日,我随平章左公总戎临安,经过南山探访杨铁崖先生;此时溪涨水涨,马匹无法通行;
清晨起来,旗帜飘扬,十万军队整装出发,战况紧张。卫青的幕府事务繁忙;
不远的卧龙山,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刘备曾派人寻访,但未果;
春天来临,名山大川中百花竞放,花落满地;雨后天晴,飞瀑声震耳欲聋,路难辨方向;
杨敬夫先生高洁旷达,常与友人一起啸聚高谈;独向溪边眺望白云,心情舒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句“三月”,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从平章左公总戎临安”,表明诗人随同左公前往临安;“过南山”说明是到访某处。“访杨铁崖先生”,即访问杨敬夫先生。杨敬夫字文厚,号铁崖,浙江东阳人,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金石学家。杨氏家族世代显贵,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杨敬夫学识渊博,工诗善文,书法精湛,尤长于篆刻、绘画。在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杨敬夫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次年,因上书劝高宗南迁而得罪权臣秦桧,被罢免官职。不久又复职,但不久又被免职。杨敬夫晚年家居闲居,专心研究书画,自号清虚居士。此诗作于诗人赴临安途中,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诗人便想登高远眺,以寄情山水。然而山路险峻,溪流横亘,阻碍了诗人的行动,只好在路边吟咏以排遣心中的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