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来涩滩,双鱼水中居。
七年一弹指,水中有枯鱼。
妾身既无夫,妾心惟有死。
婉婉锦绷中,奈此两女子。
白月照空闺,哑哑乌夜啼。
天明不飞去,肯向西林栖。
九泉望不极,莫化江边石。
化石石虽坚,可转亦可泐。
年年过蚕月,是妾纺织时。
只将两行泪,抽作千丈丝。
生为吴氏妇,死为吴氏鬼。
子不如我信,有如涩滩水。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籍,他以描写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著称。

第一句”十八来涩滩,双鱼水中居”,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涩滩的生活状态。涩滩是长江中的一种地方,这里指的是女子的丈夫已死,她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

第二句”七年一弹指,水中有枯鱼”,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困境。她需要度过漫长的七年,而在这七年里,她的丈夫已经死去,只剩下她一个人在苦海中挣扎。

第三句”妾身既无夫,妾心惟有死”,表达了女子对生活的绝望和无助。她无法忍受这种痛苦的生活,只想一死了之。

第四句”婉婉锦绷中,奈此两女子”,描绘了女子的生活环境。她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周围都是同病相怜的姐妹们,这更增加了她的孤独感。

第五句”白月照空闺,哑哑乌夜啼”,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生活。夜晚,她只能在月光下哭泣,听着乌夜啼的声音,这是一首凄美的诗。

第六句”天明不飞去,肯向西林栖”,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生活。尽管天亮了,但鸟儿不会离开,它们仍然愿意留在西林中栖息。这象征着女子对生活的坚持。

第七到第九句”九泉望不极,莫化江边石。化石石虽坚,可转亦可泐”,表达了女子的无奈和悲伤。她只能在九泉之下遥望着天空,希望有一天能够化作石头,但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她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的痛苦。

第十至第十四句”年年过蚕月,是妾纺织时。只将两行泪,抽作千丈丝。生为吴氏妇,死为吴氏鬼。子不如我信,有如涩滩水”,描绘了女子的生活和她的内心世界。每年的蚕月,她都会在涩滩上劳作,用泪水纺出千丈丝,这就是她的一生。即使死后成为了鬼魂,她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最后一句”子不如我信,有如涩滩水”,表达了女子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坚韧。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女性在艰难困苦中的坚韧和不屈的画面。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