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精蓝僻,崎岖入碧峰。
客堂人少到,云影自重重。
雨过溪声长,林昏露气浓。
山深鸟亦静,闲立路边松。
【注释】
1、光半大师:指唐末高僧光义。兰若:梵语,意译为“禅林”,指佛寺或佛教徒聚居的山林。此指禅宗寺院。
2、精蓝僻:精蓝,梵语意译为“寂静”。
3、客堂:僧人接待客人的居室。人少到:人很少。到,通“扰”,干扰。
4、云影自重重:山中的云雾在风中翻涌,使云影显得更重。重重,重复。
5、雨过溪声长:雨后溪流的声音更长。
6、林昏露气浓:树林在傍晚时雾气蒸腾,露水很重。
7、山深鸟亦静:山上鸟儿也静静地栖息。
8、闲立路边松:在路边悠闲地站着。
【赏析】
《重过光义》是唐代诗人李涉的诗作之一。此诗写诗人经过光义法师的寺庙,对法师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并表达了他向往自然,渴望归隐的思想情感。
首句“为爱精蓝僻”是说因为喜爱偏僻幽静的佛门,所以来到这里。这里的“精蓝”,指的是佛教的寺院,也就是佛教的僧侣居住之所。“爱”,是喜爱的意思;“精”,是指专注、专一;“蓝”是佛教的修行者所穿的法衣的颜色。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喜欢这里清静而幽深的环境,喜欢这里专注修行的人们。这是对诗人自己内心的直接描写。
接下来的三句:“崎岖入碧峰”,“客堂人少到”,“云影自重重”,都是对诗人所见所感的描写。第一句“崎岖入碧峰”,是说诗人在进入佛门之前,经过了崎岖不平的道路,最后终于来到了碧绿的山峰上。这里的“碧峰”,指的是山峰的青翠之色。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来到这个地方的情景。
第二句“客堂人少到”,是说到了佛门之后,发现里面的人已经不多了。这里的“客堂”,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也是佛门中重要的场所之一,通常有和尚在此接待来访的客人。“到”,在这里有多重意思,既可以理解为到达,也可以理解为打扰,因为佛门里的人本来就不多,所以当诗人出现时,自然会打扰到他们。
第三句“云影自重重”是对前面两句的具体化和具体化的结果。诗人看到天空中的云雾,被风吹得翻腾起伏,使得云影看起来更加浓厚。这里的“重”字,既表示数量上的多,也表示程度上的深。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佛门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四句“雨过溪声长”,“林昏露气浓”,“山深鸟亦静”,“闲立路边松”,都是对环境氛围的描写。其中,“雨过溪声长”,“雨过”,即雨水停止后的情景;“溪声长”,则是指溪流的声音延续不断。这里的“溪声”既是听觉感受,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林昏露气浓”,是说在傍晚时分,树林里的光线昏暗,露水蒸腾,使得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露气。这里的“林昏”,既是视觉上的描绘,也是听觉上的描绘,因为树木在傍晚时的摇曳声会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而露水中的气息又会让人感到清新。
“山深鸟亦静”,是说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山上的鸟儿也静静地栖息,不再鸣叫。这里的“亦”字,可以理解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副词,表示加强语气。这句诗通过描绘鸟儿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安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闲立路边松”,“闲立”,可以解释为诗人悠闲地站在那里;“路”字,既可以指道路,也可以指小路,但在这里更可能是指山路。这里的“路边松”是说诗人站在路边的松树下。这里的“闲”字,既有闲暇的意思,也有闲适的意思,都表明了诗人的心情是非常放松的。
整首诗通过对佛门环境、人物行为以及声音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门的敬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