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一壶酒,春残直至今。
轩车重枉顾,月色正当深。
古调追风雅,穷交重素心。
斯怀与斯夕,难得是知音。
注释:
石上一壶酒,春残直至今。
轩车重枉顾,月色正当深。
古调追风雅,穷交重素心。
斯怀与斯夕,难得是知音。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客舍中的所见、所感和对侄儿的思念之情。首联两句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颔联写诗人的感慨和喜悦之情;颈联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尾联两句表达诗人的无奈和期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石上一壶酒,春残直至今。
轩车重枉顾,月色正当深。
古调追风雅,穷交重素心。
斯怀与斯夕,难得是知音。
注释:
石上一壶酒,春残直至今。
轩车重枉顾,月色正当深。
古调追风雅,穷交重素心。
斯怀与斯夕,难得是知音。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客舍中的所见、所感和对侄儿的思念之情。首联两句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颔联写诗人的感慨和喜悦之情;颈联两句写诗人的情怀;尾联两句表达诗人的无奈和期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 怯坐月明中,非为月光冷。 不堪月照人,低头独顾影。 译文: 我害怕坐在月光明亮的夜晚,不是因为月光很冷。 但月光照射下的我,却无法忍受这种孤独和寂寞,只好低下头独自看着自己的影子。 赏析: 本诗以七言歌行的形式展开,展现了诗人在明月之下的内心世界。首句“怯坐月明中”表达了诗人面对明亮月光时的不安与恐惧,而第二句“非为月光冷”则揭示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接下来
诗句释义 1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离开江门去别的地方,并在那里遇到了朋友任肇楚。"出宿"意味着离开住宿的地方或某个地方。"江门"通常指长江边的门户或者一个地名,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者他即将前往的地方。"寄别"是告别的意思,而"任肇楚"则可能是与诗人有重要联系的人的名字。 2. 船头明月光:这里的"船头"指的是船只的前端,"明月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
古歌其二: 闻郎客在楚,楚国有巫山。 应是神女故,教郎不得还。 此诗通过描绘楚国的巫山与神女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无法归家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哀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主题,即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情的渴望。 注释: - 闻郎客在楚:听到你的客人(指你)在远离家乡的楚国。 - 楚国有巫山:楚国有个叫巫山的地方。 - 应是神女故:应该是神女的缘故。 - 教郎不得还:让你不能回去。
注释: 挽杨烈妇二章第一章 室中之戈,其乱孔多,妾死则那。 ——室内的兵器太多了,造成混乱。妾死了,我感到很悲哀。 译文: 在房间里摆放了许多兵器,这造成了太多的混乱,妾死后我感到很难过。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中妻妾去世的悲痛之情。“室中之戈”,指屋内摆放了太多兵器,象征家庭纷争不断;“其乱孔多”,意味着因为家中的争斗而导致的混乱无处不在。“妾死则那”
【解析】 “三城留别”即送别友人的诗,“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莫辞醉”,不要推辞。 “别离方在兹”离别的时刻正在到来。 “晓风”句:早晨的风把树叶吹散,飘落在珠江边上。 “我客”句:我的客人没有十天就走了。 “子留”句:你的侄子还留下了几天。 “相迟谢矰缴”,相会时谢绝了弓箭的射杀,比喻彼此不伤害。 “颉顽”句:相互较量,像天空中的鸟一样自由自在。 【答案】 译文 饮酒不必推辞
诗句原文: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 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 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注释解释: - 引年辞海国:辞去官职,归隐到大海之国的某个角落,这里可能指的是隐居的生活状态。 - 归棹倚春涛:在春天的波浪中,乘船回家,体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未尽诸生意:未能完全实现所有的抱负和理想。 - 空存二疏高:尽管有高尚的理想
【注释】 君:指对方。如:比得上。天上月:天上的月亮。余:我。似:像,比喻。井底鱼:井底的小鱼。愿:希望。惜:吝惜,舍不得。馀光:指月光,也比喻对方的恩惠、好处或好处。中心:内心。一照余:给我的心以照耀。 【赏析】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妇之作,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君如天上月”
【注释】 清江:指长江。 其:它的,代指“江”。 涯:岸边。 形影:比喻自己的影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形象。 迩:近。 朝夕:早晚。 相思:想念。 【译文】 清江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只是江边的红豆在生长。尽管我的形象就在眼前,可是一天到晚都在想念你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妇曲。全诗三句,以“清江”开头,“清江”二字,点明了地点,也点明了时间——深夜,这为后两句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注释 1. 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手指软弱时,窗户慢慢地打开;偶尔窗户自己开了。 2. 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风吹进来,灯火熄灭了,但我心中并没有感到灰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首句“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描绘了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仍然坚持的场景。第二句“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和决心。尽管外部条件不佳
注释: 投藕绿池下,花开值晚烟。 荷花从水中生长出来,花朵盛开在傍晚的烟雾中。 卷帘当户坐,望莲不见莲。 打开窗帘坐在窗前,但看到的景象却看不到荷花。 译文: 荷叶青翠的池塘边,荷花在傍晚的轻烟中绽放。 推开窗户面对窗户坐着,看那荷花却看不见它
诃林客夜柬任肇楚时寓珠江江上 故人江上住,相望隔城东。 开阁读书夜,方予小梦通。 泽兰当水槛,秋桂起天风。 何以赠君子,芬芳无乃同。 注释: 1. 故人:老朋友。 2. 江上住:在江边居住。 3. 开阁读书夜:打开书阁中的窗户,夜晚读书。 4. 方予小梦通:正在梦中与对方相见。 5. 泽兰:一种植物,常用于装饰。 6. 水槛:栏杆。 7. 秋桂:秋天的桂花树。 8. 何以赠君子
梁药亭太史 千峰夹一水,孤舫夜中乘。野烧侵山月,波星漾渚灯。 帆添知浪减,峡尽觉天增。禾黍离离近,篷窗且莫凭。 注释: 1. 注释: (1)梁药亭:指诗人的朋友、同乡梁章钜。 2. 译文: (1)千峰夹峙着一条小河,孤零零的小舟在夜晚乘风航行。野外的烟火熏染了山中的月亮,湖面上的星星闪烁如灯光。 (2)风帆鼓起知道波浪变小,峡谷尽头觉得天空更加高远。稻田里的庄稼一片片,靠近船只的蓬窗不要凭倚。
石浪园 路至尽头双桥相接,楼台依岸稍偏。 千头梅子树,几片素馨田。 石涧归潮涨,林花带露鲜。 板舆时奉母,泛览薄凉天。 注释: 1. 路至尽头双桥相接:指通往石浪园的道路尽头有两座桥梁相连。 2. 楼台依岸稍偏:形容楼台建筑在岸边,位置稍偏向一侧。 3. 千头梅子树:形容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梅子,数量众多。 4. 几片素馨田:形容田野中有几片盛开的素馨花。 5. 石涧归潮涨
【解析】 本诗是诗人送别圆和尚回丹霞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第一句写诗人因闻道寡而自怜、益怅离别之情。第二句写挂席又千里,秋风雁翅城。第三句写丹霞何日到,白露满天行,第四句写虽觉溪山异,还同一月明。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丽,意境优美,含蓄深沉。 【答案】 译文:我自怜自己闻道寡少,更加惆怅于别离之情。挂船又远千里,秋风催动着北雁南飞。何时才能到丹霞?白露满天,月光皎洁
注释: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真僧本无着,何事只怀归。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高僧的祝福和思念之情。首联“真僧本无着,何事只怀归。”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两位高僧的洒脱与自在。颔联“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则描绘出他们行走在梅花路上的情景,以及他们的行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颈联“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
【解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两句,白大师的入山,是“但知安心法”,是修道成仙,与世俗无缘。皇城也是他厌居之所,表明其心已出尘界,归向自然。颔联两句,写青山发幽兴,白社得真如,说明其心境之高洁、志趣之高雅。颈联两句,写勿使一尘染,能令万虑虚,说明其心境之宁静淡泊。尾联两句,春来须策杖,还访尔精庐,表达对白大师的深情厚谊,并希望他早日成仙。 【答案】 译文: 只认识安心法门,皇宫也不愿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