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闻道寡,益怅别离情。
挂席又千里,秋风雁翅城。
丹霞何日到,白露满天行。
虽觉溪山异,还同一月明。
【解析】
本诗是诗人送别圆和尚回丹霞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第一句写诗人因闻道寡而自怜、益怅离别之情。第二句写挂席又千里,秋风雁翅城。第三句写丹霞何日到,白露满天行,第四句写虽觉溪山异,还同一月明。全诗语言朴实,风格清丽,意境优美,含蓄深沉。
【答案】
译文:我自怜自己闻道寡少,更加惆怅于别离之情。挂船又远千里,秋风催动着北雁南飞。何时才能到丹霞?白露满天,月光皎洁。虽然觉得溪山景色与别处不同,但仍然同明月一样明亮。
注释:
①闻道寡:听到的道太少,比喻学问不多。
②益怅别离:更加惆怅于与友人分别。
③挂席:系好船帆。又千里:指从江州(今江西九江)到建昌(今福建建瓯),有千里之遥。
④秋风:秋风瑟瑟,寒意逼人,使大雁感到不适而飞向南方。
⑤丹霞:即“丹阳”,在今江苏宜兴西南,相传晋王导曾在此炼丹成仙。
⑥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9月7日—9月9日之间。白露时节,天气渐凉,秋高气爽;由于阳光直射,气温降低,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露水,所以叫白露。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送别的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联“自怜闻道寡,益怅别离情”,点明了作者送别的原因。“自怜”、“益怅”两词,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既觉得自己学道寡少,不如别人,因而更感到惆怅和不安;又因为与友人别离,自然感到难过。颔联“挂席又千里,秋风雁翅城”,描绘出了一幅秋天送别的画面。“又千里”三字,既表明了送别的路程之长,又暗示出诗人内心的伤感。“秋风雁翅城”,用典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景象,使人联想到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颈联“丹霞何日到,白露满天行”,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丹霞”代指朋友,“白露”代指秋天,“到”和“行”都是行走的意思,“丹霞”和“白露”相映成趣。尾联“虽觉溪山异,还同一月明”,以景收结全诗。作者由送别写到送别后的思念,最后又回到了送别之时的明月,巧妙地结束了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