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下竹榻,邀我入松扉。
疏磬依林静,寒云绕殿飞。
琼南渡海去,江左授衣归。
竟日焚香坐,无心与是非。
【注释】
净土禅林:指净土宗的寺院。雪嵩大师:名不详,唐代高僧,俗姓王,住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老僧:僧人自称,此处指雪嵩大师。下竹榻(音dá):放下竹制躺椅。竹榻是僧人坐禅、打坐时用的。松扉:门上挂有松枝的木门。疏磬(qìnɡ sìnɡ)依林静:稀疏的磬声随着树林中寂静的气氛而变得幽远。寒云绕殿飞:寒冷的云团环绕在寺院的殿堂上空。琼南渡海去:意即从南海(今广东省)来到北方(今浙江省一带)。江左授衣归:指南朝梁武帝萧衍时,佛教高僧宝志法师到金陵(今南京)传法,受到梁武帝的礼遇,后来宝志法师回到南方讲经说法,被人们称为“宝志公”,又简称为“宝公”。授衣:施舍衣物给贫苦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访问天台山国清寺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雪嵩大师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宁静。
首联“老僧下竹榻,邀我入松扉”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寺庙图景:一个年迈的老僧邀请我进入松木制的门,让我放下竹制的躺椅,开始静心的打坐修行。
颔联“疏磬依林静,寒云绕殿飞”进一步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寺庙图景:稀疏的磬声随着树林中寂静的气氛而变得幽远,寒冷的云团环绕在寺院的殿堂上空。
颈联“琼南渡海去,江左授衣归”则是对雪嵩大师的赞美。他曾经从南海(今广东省)来到北地(即现在的江苏省),向梁武帝传授佛法,受到梁武帝的礼待,后来又回到了南方传播佛法,被称为“宝志公”(又称“宝公”)或“宝觉大师”。这里的“琼”是指宝志法师,“江左”则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因此这里指的是梁武帝萧衍。
尾联“竟日焚香坐,无心与是非”则是对雪嵩大师的赞颂。他在寺院中整天都烧香打坐,对于外界的是非纷扰毫不关心,只是专心致志地修行佛法。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嵩大师的宁静生活和高尚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雪嵩大师深深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佛教禅宗对于内心修行的重视,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