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陀城下送王孙,珠海西行到雁门。
两岁别离三百日,二旬销尽十千言。
远劳书信凭飞雁,易感愁肠在断猿。
知有倚闾人盼望,曰归应为慰晨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赵陀城下送王孙,珠海西行到雁门。

  • 赵陀城:这里指代的是古代赵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
  • 王孙:古代对王子、贵族的尊称。
  • 珠海西行:珠海,即今天的广东省珠海市。西行,向西行进。
  • 雁门: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北部,为古代重要的边防关隘之一。

译文:在赵国的都城送别了一位远方的王孙,他向西行至雁门关。

赏析:首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的国度和历史的场景之中,通过“赵陀城下”这一地点的设定,引出了即将发生的离别,为后文的情感铺垫。而“王孙”一词的使用,则赋予了人物以高贵的身份,使得整个送别场景显得更加庄重和悲壮。

第二句:两岁别离三百日,二旬销尽十千言。

  • 两岁:这里可能是指两年的时间。
  • 别离:分别,告别。
  • 三百日:这里的日可以解释为时间单位,也可以理解为农历的一个月份。
  • 二旬:古代用“旬”来表示十天。
  • 十千言:一千字,通常指书信或文章的长度。

译文: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分别了三次,这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你寄来的文字已累计有上千言。

赏析:第二句诗中,诗人通过时间的推移,描绘了与友人之间长时间分离的情景,表达了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和对相聚时间的渴望。同时,通过对“两岁别离三百日,二旬销尽十千言”这一具体数据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具象化和直观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第三句:远劳书信凭飞雁,易感愁肠在断猿。

  • 远劳:长途跋涉,辛苦地为他人写信。
  • 飞雁:大雁飞行时会排成“人”字形,古人常用来比喻传递消息的信使。
  • 愁肠:指忧愁缠绕的心肠。
  • 断猿:指悲伤过度,形容极度哀痛的样子。

译文:辛苦地为他人写来的信件依靠着飞翔的大雁传去,我因思念而心伤不已,如同断肠之猿般痛苦不堪。

赏析:第三句进一步扩展了前两句所描绘的离愁别绪,通过“飞雁”这一意象,暗示了书信往来的艰难和距离带来的阻隔。同时,“断肠”一词的使用,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第四句:知有倚闾人盼望,曰归应为慰晨昏。

  • 倚闾:古时候的一种建筑形式,门前设有矮墙,以便亲人登高探望。
  • 曰归:此处指某人回家。
  • 慰晨昏:慰藉早晨和黄昏时分的人,意指安慰那些因思乡而感到孤独无助的人。

译文:我知道有人站在门外翘首期盼,他们回家一定会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人感到欣慰。

赏析:末句回应了开头的“赵陀城下送王孙”,通过家人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归来的重视和期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社会联系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