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庐既非广,隙地不盈寻。
四时乏花果,闲日来一禽。
虽无灌木荫,密云有时阴。
俯仰茅茨下,随事称予心。
岂无桐与丝,此曲贵知音。
【注释】
敝庐既非广,隙地不盈寻:陋室虽小,也足够我读书、临帖(练字)和栽花种竹。
四时乏花果,闲日来一禽:一年到头缺少花果的供应,但每有空闲日子便有家禽来访。
虽无灌木荫,密云有时阴:虽有茅草屋,但密云有时也能遮蔽。
俯仰茅茨下,随事称予心:低头仰望茅草屋顶,一切随意而动。
岂无桐与丝,此曲贵知音:难道没有梧桐树和丝弦乐器吗?这曲子只有懂它的人来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寄居穷巷陋室中,自娱自乐的小诗。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独处陋室的情趣,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首联“敝庐既非广,隙地不盈寻”,以“敝庐”点明所居之室简陋,以“非广”表明空间狭小。“隙地”指室内空间,“不盈”说明其狭促。这两句诗写尽了诗人的清贫和孤独。
颔联“四时乏花果,闲日来一禽”,写自己身处幽静的环境,但生活并不富裕。尽管四时无花果可供赏玩,却仍能每天见到一只家禽来访。
颈联“虽无灌木荫,密云有时阴”,写自己虽然无茂密的树木遮阳,但偶尔的密云可以遮挡阳光。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无”与“有时”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中仍能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尾联“俯仰茅茨下,随事称予心”,以“俯仰”表现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随事称予心”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自在。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性格。
这首诗通过对陋室生活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