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寒烟返照时,文山当日此题诗。
艰难早识谁无死,凭吊惟应我独悲。
欲写遗篇投逝水,难寻游迹荐江蓠。
亦曾惶恐滩头宿,一种风涛两处吹。
【注释】
零丁洋:在江西省赣州市,因宋文天祥曾在此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而得名。
返照:夕阳西下时的余晖。
文山:指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文天祥。
艰难早识:很早就明白了艰难的处境。
凭吊:凭吊先烈,表示哀悼。
遗篇:遗留下的诗作。
逝水:江水。
游迹:指足迹或行踪。
惶恐滩头:指江西赣县附近的一段河流。传说文天祥曾在这里过江投水而死。
【赏析】
公元1278年(南宋恭宗德祐元年),诗人被元军俘虏,押解到崖山(今广东新会南)。他拒绝向元投降,从容就义,时年47岁。这首诗是作者在押赴刑场时所作的一首绝命诗。全诗以抒情为主,兼及叙事、议论和用典。开头四句写景,点明题旨。首联“寒烟”“返照”,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气氛。颔联紧承此意,说明自己早就知道,处在艰难处境中的人们,难免要死去的,而自己之所以独有感触,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人能体会这种心情。颈联两句,由抒情转为议论,指出自己虽然为国尽忠,但最终却只能像古人文天祥一样,一去不返,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悲愤与哀怨。尾联则由议论回到抒情,抒发自己临刑前的矛盾心理,既有对死者的无限崇敬,又有对生者的无限感伤。全诗语言凝练、含义深沉,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诗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