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秋色亦凄凄,天自高时海自低。
无垂杨处红帘出,有落花中白马嘶。
暝树低枝临水合,阴云拖脚到江齐。
一声岂是渔郎笛,王仲宣楼倚日西。

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

不因秋色亦凄凄,天自高时海自低。

无垂杨处红帘出,有落花中白马嘶。

暝树低枝临水合,阴云拖脚到江齐。

一声岂是渔郎笛,王仲宣楼倚日西。

诗句释义:

  1. “不因秋色亦凄凄”: 此句表达即使面对秋天带来的凄凉,也不感到悲伤,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接纳和超然态度。
  2. “天自高时海自低”: 通过对比天空的高远和海洋的低矮,表现了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的规律和宇宙的和谐。
  3. “无垂杨处红帘出”: 在没有垂杨柳的地方,红色的帘子显得格外鲜艳,形容景色的独特与美丽。
  4. “有落花中白马嘶”: 在花瓣散落的环境中,白马奔跑的声音显得更加动听,增添了一种生动的氛围。
  5. “暝树低枝临水合”: 傍晚时分,树木的影子斜靠在水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6. “阴云拖脚到江齐”: 乌云覆盖整个天空,仿佛连着地面的江水,强调天气的变化无常和自然景观的宏大。
  7. “一声岂是渔郎笛”: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渔歌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种音乐形式的赞美。
  8. “王仲宣楼倚日西”: 提到历史上著名的王仲宣(王粲),他的楼阁在太阳西下时显得尤为美丽,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文人对美的追求。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从天空到水面,从自然到人文,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观。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季节、环境以及人的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