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纲成跃马年,纵逢唐举不轩然。
逃名漫学墙东隐,小筑真疑岸上船。
自叹半生惟砚北,畏闻两字在卢前。
却如老大当垆妇,脂粉调人亦可怜。
戊午年(公元1198年)初过门,已过了纲成跃马年。
纵逢唐举,也不会轩然大波。
逃名漫学墙东隐,小筑真疑岸上船。
自叹半生惟砚北,畏闻两字在卢前。
却如老大当垆妇,脂粉调人亦可怜。
注释:戊午:农历五月。初度:指初五日的生日。已过:已经过了。纲成跃马年:即“甲申”年。唐举:传说能知人之命运的仙人。《庄子·应帝王》载,尧让许由治理天下,许由推辞说:“我听说至人无为而化,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宇宙之大,孰是孰非、是者为是,非者为非呢?天地尚不能为之状也,况于人乎?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故君子处世,不深交,不信小人,则方寸之地不容斗斛矣。”后以“纲成跃马”比喻人的福寿。唐举: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他能够预知人的贵贱祸福。《庄子·外物》:“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兴而怪之,偏授之朱矡。君曰:‘甚善。’工之阳应是也,乃列荐椒兰之间,使四匹缟素乌巾侍立,君乃写之。投诸渤海之尾,赤螭鱼得之,双鳍掩膝而行,盖龙类。”轩然:大起,引起轰动。《庄子·徐无鬼》:“楚王后车千乘,从华盖百两,以相天下之骏;齐王校之以二桃杀三士;燕王以虚言礼十万之食。故曰:利之中取大,害其中取小。”这里借指有名气的人。逃名:躲避名利。漫学:随意模仿。墙东隐:晋代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后来人们便用“东篱”作为高洁隐逸者的典实,“墙东隐”便是这个意思。真疑:真的怀疑。岸上船: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认为人生在世,如同一只飞鸿踏着雪泥,有时在一个地方停留,有时又飞向远方,没有固定的地方。这两句意思是,自己半生漂泊,像一只飞鸿踏着雪泥,有时停留一会儿,有时又飞向远方,没有固定的归宿。自叹半生惟砚北:自叹自己的一生就像砚台一样向北。砚台用来磨墨的,北方是阴气最盛的地方,所以苏轼用砚台自比,说自己一生漂泊,没有固定之处。畏闻两字在卢前:怕听到“两”字出现在前面。卢前: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有一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把“两”读为“卢”,因为“卢”与“两”谐音,所以苏轼害怕听到“两”字出现在他的前面。却如老大当垆(lú)妇:“却”是转折的意思。当垆:指卖酒的女店主。《汉书·王章传》:“长安市肆有许多卖酒的,而杜陵有一个卖酒的女子,特别出名。她容貌漂亮,态度大方,很受人们欢迎。人们常买她的酒喝了以后,都愿意付钱给她。”垆:古时卖酒的炉灶旁边摆的小桌子。这句意思是:如果自己像老妇人那样卖酒谋生,那么自己也是被人轻视的了。脂粉调人亦可怜:脂粉调人,原意为打扮得妖里妖气的妓女,这里泛指那些以美色诱人的人。苏轼在《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一诗中说:“莫唱当年长乐钟,楼高空大月朦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莫唱”是不要唱歌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自己不要在别人面前卖弄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