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舌唾东海,扬裾蹴塔巅。
云争生客坐,日隔下方烟。
问水来何远,乘潮不辨天。
孤城千百户,广野一蜗蜒。
【注释】
卷舌:舌头卷曲的样子。
唾:吐。
扬裾蹴塔巅:形容登上高塔。扬裾,展开衣裙的意思。蹴(cù),用脚踩住或跳上。塔巅,指塔顶。
云争生客坐:指白云在天边争相飘动,好像在争夺客人的座位。
日隔下方烟:太阳从云下穿过,形成一片阴影,好像把下方的烟挡住了。
问水来何远:问水从哪里流来这么远。
乘潮不辨天:乘着海潮,看不到天的尽头。
孤城千百户,广野一蜗蜒:形容城池虽然小,但周围有广阔的田野;蜗牛爬行缓慢,就像蜗牛在慢慢地移动。
【译文】
我卷起舌头,吐出东海的水,扬起衣襟,踏上塔顶。
云朵争相飘过我的头顶,太阳穿过云层,仿佛隔着一层烟雾。
问我水从哪里流来这么远,我乘着海潮,却看不见天边的尽头。
孤独的小城有一千两百多户人家,广阔的田野上只有一只蜗牛在缓慢地爬行。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他登方山绝顶时所看到的景象和感受。首句“卷舌唾东海”形象生动,将诗人吐向大海的舌头比喻成卷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吞下东海的场景。接着两句“扬裾蹴塔巅”,诗人展开了衣裙,站在塔顶,展现了他的豪迈气概。第三四句“云争生客座,日隔下方烟”,描绘了一幅云层争相为诗人让座的画面,以及太阳透过云层照到地面的情景。最后四句“问水来何远?乘潮不辨天”,表达了诗人对水的来源和海潮的好奇,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诗意。